2012-02-28 15:01:39
城市形象,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基本的概括,一是城市(或特定区域)的物质要素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如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等;一是城市(或特定区域)的精神要素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如市民行为、公职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等。城市形象涉及的是一个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全新领域。
城市形象的概念及理论体系由我国形象经济学家居易教授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称之为“城市形象系统分析法”。
城市形象系统分析法
“形象”是一个美学概念,“感受性”是一个重要标准。“形象”又是一个综合体,系统性不可或缺。
一、精神感受系统
指城市的精神理念所产生的系统形象效应,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立市和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是这类感受的经典演绎。
二、行为感受系统
行为的形象效应,既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既有生活的,也有职业的;既有百姓的,也有官员的;举手投足之际,言谈话语之间,都是行为感受的发生器。“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主方行为与客方感受的高度概括。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区域,特定群体的有所代表、有所概括的行为模式所引发的感受效应,从来就是城市形象的特定写照。上海人所谓的“精”,北京人所谓的“侃”,广东人所谓的“灵”,之所以为社会广泛并普遍的认同,就是这个道理。
三、视觉感受系统
视觉感受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部分,一切视觉景观都可以是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建筑物景观、道路交通景观、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甚至人看人景观等,都是城市形象的特色基础。上海外滩的建筑物群落、东方明珠塔,一直是上海最为重要的景观标志;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已成为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形象的视觉象征;延安的宝塔山,众所周知地代表着一个时代。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济南交警的岗上风范、苏州的小桥流水、西藏的布达拉宫、惠安女的服装头饰、大连的城市绿化等,同样构成相关城市视觉景观的典型特色。
四、风情感受系统
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往往就是这个城市特定形象的风韵所在,也往往是其个性色彩最为浓烈的部分。她不仅包括了这个城市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文风采,而且也包括了名胜特产、人情往来、男女情怀、俚语方言等。许多“少小离家老大归”的游子们,几十年念念不忘的往往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家乡小调和地方小吃。“故土难离,乡音不改”,说到底,就是地方风情对人的熏陶和浸侵。“风情感受”的形象效应对主体而言是一种眷恋,对客体则是一种新奇、一种神秘。
五、消费感受系统
消费感受的实质是城市或区域所提供的生活和服务感受。与其他感受相比,消费感受往往最直接的涉及到感受者的利益,所以必然反映最强,感受最深。 除了人们通常所意识到的商业服务以外,还涉及到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公益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设施和条件,包括博物馆、体育场馆、音乐厅、大戏院等文化消费设施;包括房地产、人居环境、休闲场所,甚至气候地理、空气质量等,一个以煤为燃料的城市和一个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城市其消费所引发的形象感受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六、经济感受系统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城市必然是经济的中心,经济也必然是城市的基础。城市的经济状况、经济类型、经济特征等都无一不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象征和支柱。城市形象的经济感受系统,既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城市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模式,也包括城市的形象产业、城市的形象企业和城市的形象产品。特别是城市的形象产品,是最为直接也是最具传播力度的经济感受要素,如“青岛啤酒”、“西安杨森”、“上海桑塔那”,等等。
城市形象工程
中国最早的城市形象工程,由居易教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倡导并承接。
受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委托,1995年居易教授主持了“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策划,以“弘扬延安精神,再创圣地辉煌”为宗旨,揭开了中国城市形象工程建设的序幕。
附:
中国圣城·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策划报告
城市形象是以城市为主体所表现的一种“形神合一”的感受,也是城市形象信息挖掘、提炼、组合和综合优化的典型或集中体现。一个具体的城市得以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之林中突跳出来,首先闪现的便是其特定的形象光彩。
就城市形象的本质而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的“窗口建设”展示,其实都是城市形象的有机组成。
张家港的精神文明、济南的交警形象、天津的文明小区、厦门的市容市貌,以及西安的八大工程,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和展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影响。
大量事实足以证明,良好的城市形象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扭曲的形象信息却可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障碍和灾难。
深圳改革开放的名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促进了其经济奇迹般的快速增长;
长江三角洲及苏、锡、常的富裕之名,令国内外投资者刮目相待,外来资金蜂拥而至;
相反,“保姆之乡”的传说,却平添了几分安徽的灾民形象;“西北风”刮遍大江南北,传递的却是黄土高坡古老与落后的信息;晋江假药风波,曾一度引发了晋江工商业普遍的生存?;?,以致今日,对晋江仍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市,除了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的硬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软件,以表现出她鲜明、独特、优良的城市形象,闪现出她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真正特有的魅力和光彩。
启动城市形象工程,关键在于引发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的观念变革、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在形成共识基础上的舆情氛围。重要的前提是要注意城市形象宣传方式的革命。传统的城市形象宣传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遵循千篇一律的共性模式,缺乏对城市表象与内涵中固有特质的挖掘和升华,当然更谈不上对城市形象定位及传播的系统研究和设计,使一个具体城市的“个性”淹没于所有城市的“共性”之中,纵然宣传方式多样、宣传力度巨大,但由于多个城市的宣传内容的重复性,具体城市的形象特征也就无法突出了。
延安与延安形象——
延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她所具有的神秘色彩和神圣的地位,是世界上任何城市都无法类比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延安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是全人类的。
延安是圣地,是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克服千难万险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圣地,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呈祥的圣地。她不应该仅仅只引发人们的怀旧情趣,而应该还能唤起人们的振奋意识。延安形象的展示,应激发人们深层次地领悟和感受延安精神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和她富于永久性的精神魅力,从而呈现出延安精神和民族精神辉映下的今日延安的新姿和风采。
延安不仅仅是感观的,更应该是思想的。许多人都说:到了延安,更感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到了延安,更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这说明,延安确实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核能,她理当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
革命纪念地的旧址和遗迹,离开了延安这个特定的环境,便失去了她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民族根迹的印记,缺少了黄土高坡的背景,哪还有历史的苍茫?因此,延安的山、延安的水、延安的人,都应该是圣地形象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系统的保护、挖掘、组合、升华和传播。
圣地需要建设、需要美化,当然也就需要资金和支持。但圣地不能乞讨,也不需要乞讨,良好圣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必将以极大的吸引力获得人们虔诚的向往和真诚的奉献。
延安城市形象工程——
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工程宗旨可以概括为“弘扬延安精神,再创圣地辉煌”,以充份体现历史与现实的互联与交融。
组建延安城市形象工程委员会,由省、市领导挂帅,形象策划专家受命组建,并由老革命家、国内外战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城市设计及管理专家、生态环境专家、民俗学家、当地宿老和社会名流,以及各有关方面专业人士的介入和参与,实行优势互补的强强合作。
实施观念先导,营造形象工程舆论氛围,强化圣地意识,使延安成为新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及氛围的感受热点。
设计、构建延安形象工程系统框架,确立以延安精神、革命圣地、民族圣地为主题的当代延安城市形象体系。
通过民意测验和社会调查,结合人文优势,选择形象突破口,论证和确立足以体现特有生活情调的延安形象基调,创立当代圣地所特有的城市形象风范。
利用民俗风物和人文景观的历史影响以及民间传播效应,开发以突出“个性”特征为主导的形象名优特产和形象景观系列。
策划旨在为延安带来社会、经济多重效益的传播文化工程,引发人们的奉献意识,塑造并体现出今日延安人的素养和风采。
不失时机借助新闻媒介和各种传播手段,在延安形象工程实施期间,策划发布多角度且具有强传播性的形象信息,利用各种契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一轮“延安热”。
编辑并出版延安形象工程手册,实施定向的系统培训及引导,形成组织及非组织的督导规范,体现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现实的、历史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实施,是延安形象革命的开始,也是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富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她必将引发人们形象意识的强力普及,也必将促成延安早日以新的形象迈入世界现代文明城市之列。 附录——(略)
说明:
本报告在延安城市形象工程委员会直接支持、指导下完成(附“延安城市形象工程委员会名单”)。
本报告作为咨询文案,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分析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报告所涉及的具体项目的设计方案,由设计部门直接提供。
本报告以居易先生的“城市形象系统分析法”为理论依据,直接引用部分专家的科研成果,并广泛采用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人民日报社、上海同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城市环境?;ぱг骸ⅰ吨泄腥荼ā飞绲仁龅ノ坏囊话俣辔蛔已д叩墓鄣愫鸵饧?。
本报告成稿过程历时一年零二个月,中国公关协会、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上海、河南、贵州、新疆、大连、黑龙江、北京、深圳、湖南、重庆、安徽、浙江、江苏、福建、辽宁、湖北、广东、厦门、陕西等省、市的公关协会,公关关系报社、公关世界杂志社、上海公关杂志社、公共关系杂志社,以及香港亚太国际公关公司、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赵琛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创捷科技集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在北京、南京、厦门、西安等地参加了本报告的咨询与论证。
本报告得益于延安市委、市政府,黄陵县委、县政府,宜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延安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延安大学、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延安公关协会等单位自始自终给予了全面的合作与帮助。
延安城市形象工程专家团(略)
3、“延安城市形象工程”项目策划纲要目录
一、延安城市形象工程设计导论
弘扬延安精神 再创圣地辉煌
二、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启动依据
依据之一:城市地位无与伦比
依据之二:延安精神魂铸中华
依据之三:形象资源十分丰富
依据之四: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依据之五:社会期望与日俱增
三、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导入概念
工程的主体设置:中心城市和景点城镇
城市的形象定位:中国圣城(Sacred city of China)
四、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策划纲领
一条线路:民族根迹朝圣金线
西安──故都之根
黄陵──人文之根
延安──万物之根(共和国之根)
壶口──民族之根
华山──华夏之根
一个体系:城市形象推展体系
城市目标:纪念性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形象要素:城市理念 市民行为 视觉景观
民俗风情、生活消费、经济发展
一套仪式:祭黄祭祖纪念仪式
四海归黄祭祖仪式
黄土高坡祈天仪式
拥抱黄河合唱仪式
入党入团宣誓仪式
五、延安城市形象工程的系统设计
以延安精神为指导的城市理念系统
以老区楷模为风范的市民行为系统
以圣地氛围为特征的视觉景观系统
以陕北特色为主线的民俗风情系统
以现代都市为目标的生活消费系统
以旅游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系统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