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7 01:32:17
太乙祖庭揭幕仪式在西安青华宫举行。
位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曲江河畔,有一座西安南郊唯一传播道德文化的场所---青华宫。青华宫以传播和弘扬中华道德文化和慈善文化为己任,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信众和国际友人,为西安国际大都会的建设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人们不仅要问,这个隐匿于曲江一偶的青华宫,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兴国的发展战略,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大国。在中华文化中,最大的文化莫过于黄帝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如此伟大,我们中国文化如此超远。我们中华儿女如此幸福,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伟大的祖先,黄帝不仅是我中华民族百族之元神。而且是中华国祖之魂?;频鄄唤鑫谢褡逯绕鹋恍牧ぱ?,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智慧的伟大缔造者?;频畚颐谴丛炝艘桓鍪贝?,一个至今我们还无法攀缘的时代。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日常资用,大都归结到黄帝的发明和创造,我们的万世之资,大都归结到黄帝的一时之备。有人甚至还预言,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黄帝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谐思想,因为这些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正声和渊源。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词。
可是,在黄帝看来,诸神中,黄帝不如太一的地位高,太一是最高、最大的神。在《史记•天官书》中,司马迁为我们保存了黄帝时代这些朴素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还有“天神贵者太一”的记载。作为北极神,太一和天一相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成一物为太一,太一即世界的本原和开始?;频垡蕴幌笳魉⒌墓?,他把国家提到了“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世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也就是黄帝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泰乙,还同太一、天一、大壹、秦壹、终南。庄子有“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在造于太一”;太一,又指终南。张衡在《西京赋》中有“天前则终南。”《汉书》中还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的记载。终南山的主峰名叫太乙峰,同时,太乙又是终南山的代称,唐时,终南山还叫太乙山。
黄帝时代的这些思想,到了商周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就自称天子,号太乙。他把自己提到和太乙相等的位置,这就使商汤成了人怨神愤的一个朝代。前1046年,周武王见东方有星光划过,知是神人天降,于是率诸侯共讨帝辛,殷纣王朝覆灭,周朝建立,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周武王为了感谢神的明示,于是,在今天青华宫的位置修建“太乙神祠”。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因此往往把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看成是天的意志的表现,把人世间的种种变动看作是上天安排的结果,对天充满了敬畏,由此产生了天命论。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知天命”与“受天命”,就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天命论不仅仅在哲学思想史上有意义,与早期国家理念的演生历史也紧密联系,因为在中国古代“天命观”一直被视为国家正统性及合法性的依据,周人倡导君权神授,周人提出的“天命”学说,并创造了“以德配天命”的理论。他们对于天的敬仰进入一个更加迷信的时代,天命观弥漫周的整个社会,我们从我国出土的众多的天文图即可证明。在这种敬天背景之下,周代帝王作为人世间的主宰,为体现其统治的合理性,倡导“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天命观,进而利用天象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城市,借以增加自身的威严和神秘色彩。古人效法天象而筑城的一个普遍用意,就是要强调自己的王城位于宇宙的中心,以模仿永向东方长乐世界之形,就是太乙天尊的位置。正是为了象征地居于天界(也可以说就是宇宙)中心以统驭四方。天地相应,永向东方,人神一体,这也是我国古代神权统治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周代城市建筑设计思想的根源。
“秦人慕周”,秦的崛起位于荆山脚下的栎阳,秦是中国继周的又一朝盛世。商鞅在栎阳变法中,第一次小聚41县,从而完成了国家体制由井田制向郡县制过渡的阶段。由于太乙天尊有无限的化身,四处救苦救难?!短痪瓤嗷ど砻罹防锼担?ldquo;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 太乙天尊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在秦代,秦人对周的太乙神祠大加修葺?!队郝肌防镉星毓话偎氖宓募窃兀疑耢袅性谄渲?。秦人象周人一样,以东方长乐世界为他们的理想境界,在秦的都城建设中,秦人的都城东大门位于我们今天的连云港,名上驹。秦人死后,就连他们的墓葬也永向东方,这些不仅与周人的传统有关,而且与太乙天尊的东方长乐世界有关。今天,我们在秦始皇陵的发掘过程中发现,秦始皇陵恰好就位于秦东门与秦宫门的东西中轴线上,史称“始皇西望”。
汉行天下,秦制周法。“汉承秦制”是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汉书•萧何曹参传》记载,早在秦汉战争期间,高祖便使萧何“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六月)高祖东击项籍入关回栎阳,问:故秦时上帝祀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帝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帝曰:吾知之矣。乃待我具五也。乃立黑帝祠,曰北畤。五畦崇拜和祭祀是秦汉至唐历代中央“郊天礼”的重要内容。秦汉战争结束后,汉高祖刘邦移驾关中,由于秦咸阳城为亡国之都,汉不使用渭北的诸宫,在立都还没有确定下来的时候,仍习惯把栎阳当成了举行朝会的都城。前206年,刘邦登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当时在选择都城的问题上,一度出现过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建都洛阳,另一种意见主张建都关中,后者娄敬得到了萧何的支持。最终决定建都关中。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史记•萧相国世家》里这样的一段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丞相御使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候屠烧咸阳去……汉王所以俱知天了扼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的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更为重要的是,相国萧何在秦人的档案里发现了秦丞相樗里子关于都城建设的相关秘密。实际上,汉的都城建设是春秋战国和秦人建设规划的总结产物。因此,它上承三代遗风,下开晋唐先河,是我国都城建设中的典范之作。在都城建设中,至高无上的祭祀建筑仍旧采用了周秦的建筑规制。因此,我们在《后汉书•祭祀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些情景。据《后汉书•祭祀中》记载,迎时气,五郊之兆,坛皆三尺,阶无等。为此,汉在国家体制里,还专门于立春之日,于东郊迎春祭青帝,并把这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当时,祭祀青帝由于是春天里国家的第一次祭祀活动,也就显得格外壮观和规模宏大,所有车骑、服饰皆青色,嘹亮的歌曲“青阳”响彻云霄,皇帝在大臣的陪同下,还亲自农耕,以示“我有何功德,焉敢不务农”的祖训,这大概是青华宫最为壮观的事了。
唐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在唐人的眼里,唐曾以自己的兴起与黄帝的兴起为同一山原而骄傲。唐贞元十一年(759年),由袁滋书写的王颜书《黄帝荆山铸鼎碑铭》里面便有“黄帝守一气,衍三坟,以治人之性命,乃铸鼎兹原”的话 ,也就是说,黄帝铸鼎的铸鼎原和唐兴起的铸鼎原为同一个山原。于是,也便有了“唐兴兹原,名常鼎新。”的佳话?!短剖?bull;高祖本纪》及诸史料有关于上述问题的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之祖父李虎,字文彬,北魏时仆射,封陇西郡公。西魏文帝曾赐姓大野,官至太尉,号称八大柱国之一。卒于北周初,因佐周代魏之功而追封为“唐国公”,李虎随鲜卑内迁而初居同州(今陕西大荔),晚年举家定于华池县(今陕西三原)的铸鼎原,也埋葬与三原县,199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永康陵”作为重点?;ざ韵蟆T凇短苹嵋分?,载有唐太博士独孤及对唐太祖的评议:“太祖景皇帝以柱国之任,翼周弼魏,肇启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以为天下之号。” 因此,李氏家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后,以葬于黄帝荆山铸鼎原的李虎的“唐国公”为其国之称号,这也就是我们常在史料里所见到的“唐兴兹原”。李唐王朝以自己的兴起能与黄帝荆山铸鼎之原为同一“兹原”而倍感荣耀。所以,在唐的太庙里,太祖李虎永享东向之尊。唐人在规模宏大的都城建设中,也以荆山作为当时京城建设的靠山,而且这个靠山也是我们今天唐城复兴计划的出发点和中轴线的起点。我们的祖先早就有将天象布局于大地的习惯,在中国的这些传统建筑中,根据“左祖右社”的原则,唐人以王城中轴线与荆山的交汇点往西南45度,便是古秦岭南移后右旋的坤位,这个位置恰好与西安今天终南山的太乙峰相重合。在道教的经典著作里,太乙天尊有居“东方长乐世界”的记载。在《步天歌》中,有“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一太一当门户”的记载。因此,唐人在修建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时,便以太乙天尊的天宫尊号“长乐”为其门号。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星经》说:“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从长乐门出发,经太乙路到太乙宫,取其中者,便是青华中宫的位置。因此,青华宫就为供奉青华大帝的中宫所在地,在中国传统教义里,由于青华大帝又称青玄大帝,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他是最尊贵最大神的缘故。青华宫也自然就成为中国古代最尊贵最大神太乙的宫观。 古人还有“天前则终南”一说。当越过终南山的太乙峰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界位置。所以,唐人把太乙天尊放在都城建设中祖庭的位置,放在仅据天界只有一步之遥的位置。
青华宫以上的历史,不仅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开发青华宫道教文化产业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为我们打开了一页仰望这座道教宫观的钥匙。青华宫始建商周,兴于秦汉,旺在盛唐。青华宫不仅是历史名人汇聚的地方,它的兴建也与整个西安二十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重新回顾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西安是黄帝荆山铸鼎、开创中华的地方,同时,又是周秦汉唐孕育中华的地方,研究中华民族一个最高最大神“太乙”的历史,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而且太乙神本身还具备慈善博大精深的道德标准,这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无疑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获得者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黄帝文化研究院院长 刘宏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