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3 22:44:37
资料图:冯骥才 中新社记者 李学仕 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日趋完整,但濒危和消亡的速度并未减缓。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应重新审视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提升文化自觉。”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如是表示。
冯骥才说,中国非遗的保护体系日趋完整,但濒危和消亡的速度并未减缓。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皇会历史上曾有上千道老会组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活态传承的老会只剩100余道,其中20余道缺乏会所,艺人年事已高,传续乏人。
冯骥才指出,导致非遗日渐消亡的原因有:城镇化使很多非遗项目失去原有的文化土壤;非遗传承人员老化,缺乏年轻的继承者;非遗传承仍属自发行为,?;ちΧ扔邢蓿徽ɑ筒祷狗且懦晌孟哉ê妥墓ぞ?,这对非遗传承保护造成极大破坏。
他建议,申遗的同时更要“审遗”,不仅要在申遗时经过严格评审,对已确定的非遗更要进行长期监督;政府?;ひ胱已д叩难芯肯嘟岷希⊙芯空叩囊饧ㄒ?,找准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
2005年12月,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ぶ匾缘娜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の幕挪=衲晡幕挪盏闹魈馕?ldquo;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辛文萍)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