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演绎原味经典 越剧《红楼梦》驻场正乙祠(图)

2012-06-14 21:10:37

字号
300年前的正乙祠是浙江银号会馆,300年后的今天这里又重新响起吴侬软语。不同的是,这声音不再是商人的迎来送往,而是由越剧徐王派新秀演绎的动听动心的“宝黛爱情”悲剧。昨晚,古戏楼版越剧《红楼梦》在正乙祠再度演出,柔媚入骨的吴侬软语几乎醉了台下观众。

  ▲昨晚,以越剧新生代演员担纲主演的“青春版”《红楼梦》在正乙祠古戏楼上演。

  正乙祠古戏楼《红楼梦》演出现场,上下两层的戏楼让演出如梦如幻。记者 方非摄

  300年前的正乙祠是浙江银号会馆,300年后的今天这里又重新响起吴侬软语。不同的是,这声音不再是商人的迎来送往,而是由越剧徐王派新秀演绎的动听动心的“宝黛爱情”悲剧。昨晚,古戏楼版越剧《红楼梦》在正乙祠再度演出,柔媚入骨的吴侬软语几乎醉了台下观众。

  “厅堂版”《牡丹亭》是北京戏曲驻场演出中的佼佼者,同样是戏曲驻场演出,越剧《红楼梦》则显得朴实多了。没有炫目的灯光,刻意煽情的舞台设计,只是规规矩矩的一出《红楼梦》,舞台离观众更近了些。该剧将当年曾脍炙人口的“徐王派”《红楼梦》忠实再现。故事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从“黛玉进府”开始,在九十分钟里,集中展现了“共读西厢”、“黛玉葬花”、“病中焚稿”、“金玉良缘”和“宝玉哭灵”等为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名段,在第一场中,大家就能听到早已耳熟能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在剧中饰演“宝黛”的是两位年轻的越剧新秀张春娜、陈栏芳。她们虽然年岁不大,却是师出名门,分别于去年拜在徐派越剧名家郑国凤和王派越剧名家王志萍门下,成为徐、王两派的再传弟子,跟随这对当今越剧舞台上璀璨夺目的“红楼情侣”系统学习本派艺术精髓。而《红楼梦》正是她们拜师后的第一出“亲授戏”。

  “宝黛”二人都是刚刚20出头,演唱方面似乎还不够老道,但胜在青春正好,与剧中人恰好契合,表演方面也不逊于前辈。宝玉饰演者张春娜那一双眼波流转的大眼睛,左右顾盼,将少年情怀的懵懂与错失爱人的悲痛都演绎得恰到好处;黛玉饰演者陈栏芳来自“越剧之乡”嵊州,是个地地道道的“90后”,扮相秀丽的她,眉眼间有一种天生的娇弱,恰好映照了《红楼梦》里那句“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诗句。她曾凭一折“黛玉焚稿”参加央视《越女争锋》大赛,并被评价“模样和气质都极像陈晓旭”。

  在正乙祠演越剧,让两位年轻人都觉得很新鲜。陈栏芳说:“在古戏楼演戏你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古代人,好像是穿越到了现在。”因为戏楼的舞台离观众近了,有些戏份还要在观众跟前去演,张春娜则在总导演林兆华的指导下,改掉了一些程式化的动作,用一些更生活化的动作来代替。

  俗话说,“生书熟戏”,别看“宝黛爱情”的故事人们早就熟知,但该剧却一样能引人入胜,让观众为两个小人儿的爱情揪心。“共读西厢”一折宝玉的娇憨、黛玉的俏丽,勾勒出一幅青春的美好图景;而“宝玉哭灵”一折,宝玉四问紫鹃,从诗稿问到瑶琴,再问花锄、鹦哥,一句胜似一句悲切,俨然是在观众席里喷射温柔的“催泪瓦斯”,早有感情脆弱的女观众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据悉,该剧今后将在正乙祠戏楼长期驻场演出,于每个月后两周的周日演出。目前,正乙祠已有京剧折子戏《梅兰芳华》、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古琴雅集”三类驻场演出,成为京城独具特色的一处演出场所。
 

  文艺快评

  青春芳华 守望经典

  剧评人 杨思思

  镜头前,当徐玉兰、王文娟咿呀婉转出那段缠绵悱恻的《红楼梦》时,她们或许并未料到,一场吴侬软语、风月情怀的越剧可以以赏心悦目的名义,跨过嵊山浙水,一夜间成为风靡华夏的剧坛传奇,婀娜缠绵,一唱便是五十余载。

  于是,浮躁的社会下,看《红楼》,品经典,便成了涤荡心尘的正经事。

  并非之前想象的声光电满台堆砌,古戏楼版越剧《红楼梦》演得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去繁取精的故事讲得恰到好处,完全复原徐王派唱念、情节的做法,使人相信,这确是一场向经典致敬的作品。没有大舞美、大包装的夺人眼球,令观众倏尔心动的,是一侧蹙眉的娇容、一记牵愁的水袖。以情动人,也许是导演和整个制作团队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最终意图吧。

  不知是否因“徐、王派再传弟子”的身份让人倍感压力的同时也倍具动力,台上两位小“宝黛”演得细致严谨、分外用心,虽然表演和唱腔处理上仍旧摆脱不了稚嫩的痕迹,但情到深处时眼中若隐若现的泪水,仍使观众分明触摸到曹翁笔下那份哀金悼玉的太息之声,只是她们年纪那么的轻,又怎样体会到失散知音的心痛?这份灯光之下隐隐闪现的泪水,莫不是一份前行在古老越剧传承道路上,对同行者渐行渐少的感叹?不禁要向这些闪耀着青春芳华的女孩子们由衷献上掌声,天生丽质的女孩子获得总是相对容易,所以舍弃起来,也就需要更多坚决的勇气,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她们如此笃定持守,这使她们愈发美丽。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老先生题写的对联至今挂在正乙祠戏台两旁,令一部越剧《红楼梦》有了更多穿越古今的情怀。正乙祠,三百岁,多少风雨从上滚滚而过,留下的是一座老戏楼遗世独立,繁华落尽后,自己的往事自己吞吐。在这样古老的地方看《红楼梦》,总觉得多了几分隔世的底色。更何况,正乙祠前身为浙江会馆,自建成起便浸润着浙越的风情,缱绻是到了骨子里的。朱栏赤柱,轻歌缓响,在“红楼”里欣赏《红楼》,天人合一、珠联璧合的意韵自是信手拈来,而这,不正为古戏楼版越剧《红楼梦》增添了独一无二的情致么?

  光怪陆离易,心怀谦恭难,一夜成名易,脚踏实地难,所以,愈加地珍惜这版《红楼梦》,是用诚挚与敬畏交织起来的用心之作。记者 牛春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