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18:05:03
间:2012年06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薇
于新洁在演出现场
6月7日,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一场充满着关心和关注的独唱音乐会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主角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年轻的副教授于新洁。因为关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退休的老院长温玉庭刚下飞机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音乐会现场。因为关注,整个音乐厅坐满了师友和同行。大家想要从这里验证,于新洁在用民族唱法演唱近20年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的帮助下改唱美声唱法能否获得成功。从音乐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记者听到了肯定的答案。即便是像《托斯卡》这样高难度的作品,观众注意到的也是她声音的自然和流畅,以及声音所要表达的情感。
“我只想当一个好老师”,这是于新洁给自己的定位。所有的理论学习、舞台实践以及尝试,甚至改变唱法,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教学。初看于新洁的简历,必然会有感于她对自我的不断充实和在专业学习上的勤奋。她1994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留校担任声乐教师,仅三年之后,就于1997年9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2002年9月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沈时松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表演。2009年9月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音乐传播与音乐社会学研究生,师从曾遂今教授。再到2011年9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被派到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学习,师从著名声乐教授赵登营先生。几乎没有停歇,即便这样还在学习期间常常往返于北京和内蒙古,为学生上课。这期间她研究歌唱表演再创作以及传统民乐的艺术特色,发表《浅谈歌唱表演再创作的几点认识》《试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等论文。于新洁说,“在舞台上的辉煌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此次独唱音乐会,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培养的一次汇报音乐会,也是我多年从事声乐表演与教学的总结汇报。”
长期在北京的学习,令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高等学府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在中国音乐学院,老师不会把一两首歌曲交给所有的学生练唱,但是这在地方院校却是很常见的。”而于新洁最初生涩的教学也是凭感觉给学生歌曲的。她说,“在中国音乐学院长达7年的学习,使得我在教学方面更加的系统化,有条理。明白了分析学生的音域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选歌的重要性。”学生们也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深受教益。
对于于新洁来说,2011年之后的一年时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痛苦、最煎熬、又最欣喜的一年。这一年时间,她在赵登营教授的指导下尝试变化,同时也体验到了转换演唱方法的快乐。
于新洁与赵登营教授在2008年夏天就结识了,那次他到内蒙古讲学,曾应于新洁的请求,为她上过几节课。此次于新洁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也是慕名而来。“赵老师在听完我的歌唱之后,认为我是大号的嗓音,适合唱美声??墒俏以谥泄衾盅г貉懊褡宄?,民歌已经唱得非常好了,结业的时候专业课是97分。”于新洁说。到底要不要改唱法,她还拿不定主意,最后去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所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赵登营的判断如出一辙。“你的声音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你能接受吗?”赵登营试探性地问。“能。”于新洁鼓足勇气回答,最终决定尝试美声唱法。“一开始唱的时候是很难的,老师对技术要求很高,抬起小舌头,注意呼吸,抬起软腭,然后把声音转出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放在一起然后发声。以前从不认为唱歌是件难事,这次让我见识了难度。但是唱出来之后相较以前的唱法是很舒服的,有一种舒服的快感。”于新洁形容自己唱歌时的感受,于是她更加信任自己的老师。“轻唱法、重风格”,是于新洁从赵登营的教学中学到的,“应该给声音一个最舒服的状态,然后发声,要学会释放,不要刻意寻找民歌的娇媚或是歌剧的豪迈。”于新洁说。
结束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教学工作中,把赵老师的音乐理念付诸实践。她说,“我想寻求一种民族和美声结合的路子,为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歌曲,唱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最自然、最真实的声音。”
6月7日,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一场充满着关心和关注的独唱音乐会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主角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年轻的副教授于新洁。因为关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退休的老院长温玉庭刚下飞机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音乐会现场。因为关注,整个音乐厅坐满了师友和同行。大家想要从这里验证,于新洁在用民族唱法演唱近20年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的帮助下改唱美声唱法能否获得成功。从音乐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记者听到了肯定的答案。即便是像《托斯卡》这样高难度的作品,观众注意到的也是她声音的自然和流畅,以及声音所要表达的情感。
“我只想当一个好老师”,这是于新洁给自己的定位。所有的理论学习、舞台实践以及尝试,甚至改变唱法,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教学。初看于新洁的简历,必然会有感于她对自我的不断充实和在专业学习上的勤奋。她1994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留校担任声乐教师,仅三年之后,就于1997年9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2002年9月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沈时松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表演。2009年9月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音乐传播与音乐社会学研究生,师从曾遂今教授。再到2011年9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被派到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学习,师从著名声乐教授赵登营先生。几乎没有停歇,即便这样还在学习期间常常往返于北京和内蒙古,为学生上课。这期间她研究歌唱表演再创作以及传统民乐的艺术特色,发表《浅谈歌唱表演再创作的几点认识》《试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等论文。于新洁说,“在舞台上的辉煌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此次独唱音乐会,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培养的一次汇报音乐会,也是我多年从事声乐表演与教学的总结汇报。”
长期在北京的学习,令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高等学府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在中国音乐学院,老师不会把一两首歌曲交给所有的学生练唱,但是这在地方院校却是很常见的。”而于新洁最初生涩的教学也是凭感觉给学生歌曲的。她说,“在中国音乐学院长达7年的学习,使得我在教学方面更加的系统化,有条理。明白了分析学生的音域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选歌的重要性。”学生们也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深受教益。
对于于新洁来说,2011年之后的一年时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痛苦、最煎熬、又最欣喜的一年。这一年时间,她在赵登营教授的指导下尝试变化,同时也体验到了转换演唱方法的快乐。
于新洁与赵登营教授在2008年夏天就结识了,那次他到内蒙古讲学,曾应于新洁的请求,为她上过几节课。此次于新洁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也是慕名而来。“赵老师在听完我的歌唱之后,认为我是大号的嗓音,适合唱美声??墒俏以谥泄衾盅г貉懊褡宄ǎ窀枰丫梅浅:昧?,结业的时候专业课是97分。”于新洁说。到底要不要改唱法,她还拿不定主意,最后去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所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赵登营的判断如出一辙。“你的声音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你能接受吗?”赵登营试探性地问。“能。”于新洁鼓足勇气回答,最终决定尝试美声唱法。“一开始唱的时候是很难的,老师对技术要求很高,抬起小舌头,注意呼吸,抬起软腭,然后把声音转出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放在一起然后发声。以前从不认为唱歌是件难事,这次让我见识了难度。但是唱出来之后相较以前的唱法是很舒服的,有一种舒服的快感。”于新洁形容自己唱歌时的感受,于是她更加信任自己的老师。“轻唱法、重风格”,是于新洁从赵登营的教学中学到的,“应该给声音一个最舒服的状态,然后发声,要学会释放,不要刻意寻找民歌的娇媚或是歌剧的豪迈。”于新洁说。
结束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教学工作中,把赵老师的音乐理念付诸实践。她说,“我想寻求一种民族和美声结合的路子,为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歌曲,唱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最自然、最真实的声音。”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