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20:58:54
昨天,“首届全国儿童剪纸展”在扬中市举行,和人们印象中剪纸总是“一片红”不同,儿童剪刀下的剪纸五颜六色,题材也不限于“年年有鱼”的传统,然而在与展览同期举行的“全国首届剪纸教育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却对孩子们“创新”剪纸题材表示了不同看法,专家们发问,没了掏剪、阴剪、阳剪等剪法的运用,剪纸还是剪纸吗?
剪纸该继承什么,除了传统的剪纸技法,更重要是剪纸语言。中国国际剪纸协会副主席、工艺美术大师郭如林指着幼儿组获一等奖的作品《笑哈哈》说,“这样的剪纸其实已没了任何剪纸的味儿。失去了剪纸语言的传承,这样的剪纸再好、再创新,也不应归入剪纸艺术评比当中。”记者注意到,《笑哈哈》其实就是一个微笑的小女孩,红色的头发和桂冠、黄色的笑脸和蓝色的裙子,整个画面没有任何传统剪法的体现,和人们印象中的剪纸相去甚远。
作为剪纸艺术的继承者和入门者,青少年剪纸是否都要合乎传统的标准?现代剪纸艺术家王雪峰持相反意见。在他看来,儿童剪纸题材不必有所限制,只要是他们想剪的就可以。王雪峰的作品就大量汲取现代装饰画、平面设计语言来丰富他的剪纸内容,在他看来创新无外乎技法和内容,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剪纸就是在发展。但郭如林认为,青少年剪纸的创新不能不有所本。他说,“儿童学剪纸和踢足球一样,必须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并不是阻碍创新。”
剪纸,该如何继承又怎样发展?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竟说,首先要?;ど倌甓糁降耐?、童真和童趣,让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剪纸形象去剪是剪纸发展最重要的内容。陈竟反对将成人剪纸图样复印给学生,让学生照样剪刻,追求又细又像,使学生成为一味模仿的工具。在他看来,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剪纸语言的继承并不矛盾,技术是服务于内容和主题的。随着儿童逐渐长大,剪纸教育的主题应从侧重想象力转移到技法的传承乃至对剪纸语言的理解,相信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剪纸会回归到艺术发展的轨迹上。记者 徐宁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