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小省区办大文化
7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的原创回族舞剧《花儿》,被业内人士称为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回族舞剧。
7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的原创回族舞剧《花儿》,被业内人士称为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回族舞剧。中国民族报记者就宁夏民族文化发展专程采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主任、代表团副团长马力。
马力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文化工作方针政策。近年来,按照中央做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宁夏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目标要求,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马力从6个方面介绍了宁夏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是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五”以来,宁夏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了宁夏图书馆、宁夏博物馆、银川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自治区共建有19个县市区文化馆、1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8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1010个村文化室、1000余个农民文化户;新一轮文化场馆设施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回族聚居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改善。
二是民族艺术创作展演成果丰硕。近年来,宁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大型回族古籍巨着《回族典藏全书》,共搜集整理五代至民国时期的回族典籍,填补了我国历史上无系统整理回族汉文古籍的空白,被称为 “回族的四库全书”;完成了国家“十一五”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中《回族卷》的编纂工作,成为回族文化研究和参阅的重要书籍。
三是民族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宁夏自治区民委建立了12个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1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创作,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开展“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系列活动,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与服务,带动了“文化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全自治区每年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000多场,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丰富和活跃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是民族文化产业规模效益显着。宁夏财政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着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扶持命名“镇北堡西部影城”、“中华回乡风情园”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结合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剪纸、编织等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出了回族“花儿”歌舞剧等旅游文化实景项目。
五是民族文化遗产?;すぷ魑炔椒⒄埂D纳瓯ń⒘嘶刈宸?、回族花儿、回族踏脚舞、口弦、穆民扇、张氏回医正骨、回族汤瓶八诊等4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は钅浚⑷范舜斜;せ睾痛硇源腥?;建成回族博物馆和各类行业专题博物馆42座,并向社会免费开放;精心组织开展民族文物巡回展览,极大地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是对外民族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积极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参加民族文艺会演,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全国性的民族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举办“宁夏文化月”、“文化周”,接待国内外访问、考察、会议等文艺演出,宣传和树立了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先后派出10多个专业、业余艺术团体和文博单位赴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展览。同时引进国内外着名艺术团来宁夏交流演出50多场次,为宁夏的民族文艺舞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