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 15:33:20
不久在深圳的一次讲座上,两位‘粉丝’冲过来索要签名,非要我写上他们各自的微博ID。结果我吓了一跳,这两个微博ID我太熟悉了,名字甜得腻人,常常跟我微博搭讪,原来背后就是他们呀,两个中年大叔。”马家辉的这一“爆料”撕破了许多“微博控”的“画皮”:网络上是一种人,现实生活中又是另外一种人。
近日,49岁的香港学者马家辉与63岁的上海学者陈子善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星河湾名人汇”上对谈“微博控与新中年”。谈论微博这一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按理说,这样两位大叔级嘉宾该“靠边站”,不过,他们却确凿地以为,“微博控”不在于发了多少微博,而是指用微博建立起自己跟整个世界的关系,从这层意义上说,微博对于中年人的影响可能更大。
哪一个才是真的你
“为什么你们(年轻人)可以用很可爱的符号,我们(中年人)不行?况且你怎么知道我是谁,我几岁?你怎么知道我是教授,还是别的什么人?”马家辉说,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将东西切开,什么样的身份应该以什么样的仪态讲什么话,一目了然??勺源佑辛嘶チ?,这条界线会越来越移动、越来越模糊,任何人都可以慢慢试探,打破身份的界限。
“1994年、1995年我在美国念博士时,上网刚刚流行开来,我成了第一代网民。我还记得去的第一个聊天室名叫‘美国白人家庭主妇聊天室’,我在聊天室假装自己是个美国白人家庭主妇,观察她们聊天的过程,自己也选择与她们类似的语言、内容加入聊天,谈买菜,哪边的米啊油啊多少钱,聊完之后实在太兴奋了!要知道,当时家里多是我买菜烧饭,这样的‘煮夫’经验平日与同学们根本无法交流、分享呀!我们上微博可能伪装,不是真实的我,我们伪装身份、伪装语言。可是诸位,谁说伪装不是你呢?”马家辉直言。他解释道,当你选择在什么情况下伪装、伪装成为什么、怎么样伪装时,这个选择背后一定存在理由。这理由可能跟你的欲望有关,跟你恐惧的事情有关。当你选择如何伪装,其实那个部分往往反映很真实的你,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没发觉而已。“不要怕伪装,伪装是个好东西。”
在马家辉看来,透过微博等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你其实在跟内在的自我沟通。“有些部分是你不愿意承认的,有些部分是你掩盖起来、压抑起来不敢面对的。你上微博,你关注些什么,往往帮助你了解你自己。”
中年需要适当改变
“中年人的交往来源、资讯来源越来越封闭;情绪在到了一个年纪之后,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习惯对什么都不再大惊小怪;圈子也趋于固定,朋友该交的都交了,不交的也不想交了;工作通常特别忙……”马家辉说中年人已经固定下来的“自我”概念本是一个大问题,却刚好可以交由微博来改变,并且改变的力度可能比年轻人更大。
“一方面,中年人有我刚刚说的问题,麻木、封闭等等;可另一方面,中年人也有他的资源,不管时间还是钱、人脉、故事,有很多故事可以说,好多故事可以分享。当中年人一旦上微博,他的整个资讯平台都将被打开,生活的活力都将被唤醒。”马家辉笑言常常通过微博窥探到自己那帮中年朋友微妙的生活细节,“我知道张大春今天带着他的小孩去了东京;杨照昨天带着他的女儿去听了一场音乐会;我还看到陈子善老师家里有猫,陈老师怎样对他的猫,以及他的猫怎样对他不理不睬……从前我与他们的交往,往往限于文学、学术,时间也紧得很,很少谈到日常生活。而从微博透露出来的许多生活细节中,我突然发现,他们也是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焦虑,有恐惧”。
陈子善更是透露自己上微博的一大原因是为了避免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鼠标很恐惧、完全不会上网的人来说,上微博成了我与世界沟通的一个渠道,当然,我只会用手机上微博,还是学生教的。”“我还想知道我的老朋友在干什么,同时可以跟老朋友开开玩笑。顺便,我家养的猫咪也是需要‘卖卖萌’的嘛!我一共有3只猫咪!”说出这番话的陈子善,竟像个孩子。范昕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