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辽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建设综述

2012-07-25 10:47:46

字号
夏日的阳光洒在沈阳浑南新区初露新颜的建筑群落,这里是辽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工程———省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时有市民驻足观看。它们建成后,将是百姓创造文化、享有文化的导向和航标。

有文化滋养的幸福生活——辽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建设综述

  夏日的阳光洒在沈阳浑南新区初露新颜的建筑群落,这里是辽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工程———省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时有市民驻足观看。它们建成后,将是百姓创造文化、享有文化的导向和航标。

  如今,辽宁人民的幸福生活已经烙上了深刻的文化印记。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日新月异的辽沈大地上奏响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精彩华章。

  公共文化设施遍布百姓身边

  虽然已经退休,陶春却“相当忙”。在沈阳市文化宫,她不仅和姐妹们排练老年模特队的节目,还跟着计算机、厨艺、书法等各类培训班学习。每逢周末,更是少不了看场电影或免费的文艺演出。用陶春自己的话讲,那叫“忙得有滋有味,忙得一个乐和”。

  像陶春这样过着充实文化生活的,可不是少数人。随着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无论是社区的居民、山乡的农民,还是客居在这里的建设者,都能在闲暇时光为自己的精神渴求找到一个适宜的“家园”。

  在一流博物馆看文物展,在演出季欣赏精品,在网上图书馆上网冲浪,在农家书屋品文化……当老百姓在艺术中欢享幸福生活的时候;当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通过电视终端连接上那些偏僻的农户,农民摁一下??仄骶湍苎г灾帧⒀臣际跏?,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两年,是我省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最多的时期。

  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两年时间完全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还拿出50亿元建设省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科技馆等一批重点群众文化设施。

  城乡统筹,公平发展,全省农村同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地标”。

  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乡镇综合文化设施建设的模式,省、市、县三级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181个建筑面积600-800平方米的乡镇文化中心。到2011年底,全省新建乡镇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站累计821个。

  有了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文化惠民的和风让村级文化生活也变得生机盎然,一座座洋溢着浓厚乡土韵味的农家文化大院激活了文化生活的“神经末梢”。在瓦房店市罗沟村罗上沟屯文化大院里,经常是一到晚上,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就围拢到文化大院,有的扭秧歌,有的排练二人转。到了夏天,大院里热热闹闹的乘凉晚会更是聚拢了全村人,吹拉弹唱各展技艺。

  更令村民开心的是,在家门口看戏可以自己点单,想看什么就跟文化部门反映,“他们居然照单全收!”

  农村看电影难在我省已不复存在。2011年,全省农村放映电影突破15万场,观众突破2300万人次。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村民们每月也能看一次电影。

  提前1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精彩纷呈的广播电视节目丰富了偏远山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2.3亿元,提前5年完成,村村都有的农家书屋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群众当上文化舞台的主角

  北京天桥剧场。“大地情深”———辽宁省群众文化专场晚会在这里隆重上演。

  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全部来自我省基层,有工人、教师、干部、学生,更有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全国劳动模范杨建华站在这个舞台,表演男声四重唱《我的郭大哥》。就是这样一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工人老大哥”,一张嘴却是纯正的美声。

  沈阳,铁西区文化馆。“今天我唱主角”全省社区群众声乐器乐展示刚在这里落下帷幕,“黑土地的笑声”农村小戏、小品展演又在这里亮相。

  上千人的演出队伍中,许多人是第一次登上正规的舞台。然而,就是这些业余文艺爱好者,用他们的舞姿、歌声、琴声,用真挚、自然、饱含深情的表演,让观众如醉如痴。

  谁是文化舞台的主角?我省给出的答案是:群众。

  2009年“振兴之歌”群众歌咏活动,全省成立数百支农民合唱队伍;2010年“红诗辽宁”群众诗歌咏诵活动,全省近千万农民群众参与;大连,589个社区基本上都成立了业余文化艺术团队;鞍山,扇子舞、民乐队、腰鼓队,乡乡皆有;锦州,秧歌队、合唱队、剧社,处处可见;彰武县,29个诗词协会会员逾万名……

  这就是如今的辽宁人。他们的文化活动不再是“穷开心”、“装门面”,有文化的生活正在成为他们的新追求。

  我省把群众文化放到了什么位置?各级干部最清楚:

  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首次增加群众文化建设指标;新设辽宁省群众文化艺术节;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首届全民读书节、省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启动……

  在辽宁的文化战略框架中,“群众文化”不仅仅指唱歌跳舞、自娱自乐的活动,更包括了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新认识。

  群众的文化主体创造力怎么发挥?大连有创意:开门问民意,登报进行文化需求调查,并举办全市文化活动创意大赛,让市民来策划;辽阳、铁岭有妙招:培养自己的“本土专家”,打造文化的“一县一品”,把文化“种”进去。抚顺“读书节”、“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各级党委政府变着法儿地为群众组织活动。

  群众成为文化主角,谁来帮助他们提升这个能力?省文化厅、群众艺术馆有办法,实施了群众文化培训“火种”工程和“百馆千站”培训工程,数千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乡土艺术家从中受益。而组织艺术家开展“文艺进基层,辅导面对面”活动,更使群众文化从自创、自演到上水平、上层次。

  文化的种子不在别处,就在群众手里。它从基层生长,在群众中创造出新的文化生命力。

责任编辑:潘颖秋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辽宁 推进 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