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5 18:53:27
7月16日晚8时,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166号的湘江剧场内十分热闹,长沙市民和外地游客正聚在这里欣赏由笑工场湖南青年相声俱乐部演员表演的相声段子。每逢周一,这个相声专场都如期在这儿和“粉丝”们见面。目前,笑工场已发展成为湘味相声的重要传承展示舞台。
1999年,湘籍相声演员大兵和他的搭档奇志凭借相声《白吃》走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从此,带有浓郁湘味的湖南相声跃入全国观众视野。2008年,首部湘味相声剧《夺宝熊兵》进京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该剧作出重要批示。作为相声南下的重要成果,湘味相声已在湖湘大地扎下根来,并发展成为南派相声中的翘楚。
然而,伴随影视剧等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相声艺术已处于走下坡路的当口,作为较之北派相声本就势弱的南派相声中的一脉,湘味相声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呢?
笑工场人才培养有声有色
说起湖南的相声,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和长沙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大兵,湖南相声最红火的年代正是他与杨五六、奇志和周卫星等人在相声舞台叱咤风云的岁月。
2009年5月23日,大兵和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芦克宁等相声界“老人”为打造培养相声新人的平台,夯实湖南相声的群众基础,传承湖湘相声艺术,发起成立了笑工场湖南青年相声俱乐部,芦克宁任俱乐部主任。
俱乐部成立之初,在湘江剧场演出了半年多,随后迁至长沙红色剧院演出一年,2011年1月又迁回湘江剧场,每周一晚上演出,一直延续至今。据芦克宁介绍,俱乐部目前共有在册人员30多人,其中能上台演出的约20人,青年演员超过15人。“湘江剧场有380个坐席,目前每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能达到八成左右。”芦克宁介绍。
在笑工场湖南青年相声俱乐部,大兵等人不仅重视对青年相声人才表演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其剧本创作能力的培养。“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必须能创作、能表演,这不仅需要天分,更需要文化准备,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带给观众高品质的曲艺节目。”大兵说,“笑工场的青年演员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未超过30岁,除湖南本地外,还有来自江苏、安徽和北京等省市的。”
笑工场培养出来的青年相声人才因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又具有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而备受湖南省内各大电视台的青睐。大兵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笑工场已有10余人被长沙政法频道、女性频道等选为播音主持等。但工作之余,他们仍坚持在笑工场演出。
芦克宁表示,笑工场的成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相声人才和忠实观众。“如今,每周演出都能看到一些熟悉面孔,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儿’,这个群体约有二三十人。”芦克宁说。他还介绍,笑工场在自身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还开展了7场公益演出,累计募捐善款40多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策划‘送欢乐进校园’等活动,下一步将坚守这个阵地,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谋求自身平台的发展。”芦克宁说。大兵表示:“娱乐是原上草,艺术是温室花,我们希望经过笑工场这个温室的培养,能使这些青年相声人才走出温室后长成参天大树。”
剧本创作面临?;?/strong>
采访过程中,无论相声表演者还是剧本创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湖南乃至全国相声发展都面临着一个瓶颈,即相声剧本的匮乏。
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曹曙光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声和舞台剧的剧本创作,他表示,一个相声剧本的创作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才能出炉,此后还涉及适应舞台表演“笑果”的二度甚至三度创作,因此产量不高。全国专门从事相声剧本创作的人才少之又少。“相声界有种说法,称全国若有400多对相声演员,专门写相声的人只有4个半。这虽是笑谈,却足以说明全国相声剧本创作人才匮乏的现状,湖南也不例外。”曹曙光说。
笑工场青年演员李丹表示,目前他每年最多能创作出3个相声段子,但他需要十几个段子循环才能满足一段时期的演出要求。
大兵对相声剧本的创作始终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在他看来,剧本的好坏是决定相声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他担纲剧本创作的湘味相声剧《夺宝熊兵》开创了相声与戏剧结合的先河,被认为是相声艺术的一次创新。该剧在湖南演出时场面火爆,将语言模式由湖南方言转为湖南普通话版后,在全国巡演50余场,收益也很可观?!抖岜π鼙返某晒θ煤芏嗳私嗌帐醯恼裥思耐杏谛问酱葱隆5蟊衔?ldquo;创新是只有观众才能用的评价”,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先有好内容,艺术表现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夺宝熊兵》的剧本取材于一个真实故事,原来想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对口相声,发现很多内容装不下,就改成群口相声,却仍有很多内容无法承载,于是探索性地写下去,写着写着就成了一个相声剧。”大兵说。
据湖南省文联组联处副处长、原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谢子元介绍,湖南省文联和省曲协一直重视相声剧本创作工作,2011年4月还专门组织了相声作品征集活动,并在娄底市举办了相声剧本创作培训班,有20多人参加了培训,成效显著。
资金短缺,发展步履维艰
继《夺宝熊兵》之后,大兵又创作了另一部湘味相声剧《好死不容易》。他说:“这部剧的剧本创作已于去年完成,但因缺少资金,后续排演工作等尚未启动。”
而每周一晚的湘江剧场,笑声不断的相声表演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据芦克宁介绍,湘江剧场每晚的租金为1000元,加上演员劳务费、服务道具等,每场演出成本约4000元,但每张门票只收20元,虽然上座率高,但为培养相声人才和群众基础,他们并不向高校中的相声爱好者收门票,每场演出只有几十位散客的门票收入,最多时也不超过1000元。“这个资金缺口主要靠大兵等人拉赞助或组织骨干去企业演出来填补。”芦克宁说。
李丹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参加笑工场在湘江剧场的演出,每场演出固定收入150元,一个月下来只有600元,所以只有靠偶尔参与电视台栏目剧拍摄或兼职做播音主持维持生计。
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利用丰富的曲艺资源,做好?;ず涂⒐ぷ?;加强文化交流,使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湖南曲艺节目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并支持打造有重大影响的相声剧和其他精品曲艺节目,进一步扩大湘味相声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湖南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张玲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