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15:45:36
书画大家尤中会,累代书香。尊祖遂成公,光绪十八年举于乡,以清介文辞名。尤中会聪慧好学,能承家风,少时即以能文善书名乡里。及长,虽离乡求学,远走服役,然无一日弃笔墨。历数十寒暑,虽未及笔冢池黑,然凡及见之历代碑版墨迹,临习已遍。于晋韵宋意别有会心,且能不为陈法所囿,以清奇萧散出
尤中会于书法传统浸淫甚深,且多有妙悟。幼时习字,自唐楷入手。稍长,则以钟繇《宣示表》、率更《九成宫》强其骨。尔后,复以『二王』行草为宗。降及唐宋诸家法帖,亦多有涉猎。于孙过庭《书谱》、颜真卿《争座位》、米芾《苕溪帖》用功尤勤。其书《宋词三十首•序》曰:『初习二王,师其雅逸;继研米芾,得其洒脱;进临《书谱》,法其用笔;再追颜氏,取其苍浑?!豢杉渖钍妒榉ㄖ邢奥肪都拔穆鍪槔?。尤为可贵者是其无论时风如何变幻,能一以贯之,以二王之雅逸,鲁公之苍浑,米芾之洒脱,虔礼之法度,食而化之,溶铸汇通,砺练出一派淳古清奇,峻逸洒脱之新气象。
纵观古今中外,未见有一艺术能如中国书法,历数千年使国人倾注如此心力,孜孜以求者。究其缘由,正如中会所言:『书法中的点划线条是书法家的心弦,代表着书家的个性,蕴含着书家的人格,体现着书家的追求』。而书法之于笔法,笔法之于线条,一如本之于木。舍本求木,必无所获。折钗股、屋漏痕,皆因笔法各异所致。学书不知笔法,如盲不知路,遑论目的。故古人有『不得笔法,皓首无成』之说。
尤中会于笔法研习有年,颇有心得。尝曰:『中锋易流畅,侧锋多俊?。谎讣渤善?,圆健蕴骨力;捻裹存筋肉,翻转见生机;牵代易衔接,顿挫出险绝;燥湿生韵味,轻重留黑白;浓淡显墨气,徐缓见平和』。中会作书,从容不迫,腕灵笔活。多以空藏侧锋入纸,以锋毫之推抛翻转,正侧互用,节奏明快。线条于行进中见变幻无常,或幅散,或累集,或回迂,或纽绞,或内敛,或展扬,呈现欹斜、参差、错落之势。故其作书,无论小字手卷或大字榜书,无不劲健豪迈、洒脱峻逸,生机盎然中一派清健之气。
古人作书,于流云、剑舞、荡桨中悟之,尤中会则曰:『于音乐中受启迪,音乐旋律之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与书法之节奏韵律相通。乐符相当于单字,音节便是章节,旋律便大章法。』自乐理知书理,其作书时而宕荡澎湃,时而逶迤和煦,正得之于斯。中会兼擅绘画,尤善花鸟。其书法线条之刚毅峻健,即如其画中之绕石藤蔓。其画中劲枝繁花之疏密相间,即如其书法点线章法之聚散离合。将书法之线条及章法移入画中,又将绘画之墨法与构图渗入书中。因而,其书法作品呈现出以笔随性,书有画意之别样气韵神采。其『五音八法互融,书画技巧互用,方得书法韵律之奇妙』之说,为同侪所称道,是真知书者。细品其书作,一字之中,点画丰腴而不臃滞,劲拔而不槁寒,简繁得宜、自然天成。一行之中,依中轴线自上而下行笔,笔锋随势顿挫,起伏有度。错落有致。气贯意连。行行之间,则迎让顾盼,相互拂照,协调有序。通篇之气,则激荡跌宕,虚实呼应。穿插互融,和谐统一。中会尝谓:『书法的章法,无非是制造矛盾,平衡矛盾,局部变化,全篇和谐』。
中国书法之幅式,经数千年发展演进,已成一幅一书体,一幅一文辞之定式。中会则能于创作中打破陈规,创意新颖。以流派风格、文辞内容、体势组合等若干主题,别出心裁,重构形式。更能以若干主题构成某种形式系列。又以不同字形,不同色彩书写。调动多种艺术元素,聚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于一幅之中。如其《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经文内容以小楷书写,左右跋语以大草挥运,以书体与字体之大小动静,形成鲜明对比,以强化视觉冲击力?!洞禾斓墓适隆?、《芦沟晓月》、《唐人第一妙腕孙过庭》、《颜真卿印象》、《王羲之书韵》等作品即此创作理念之扩充与延展。于书法艺术传播形式之大势变易中别开一途径,非但使作品之内容、艺术得以丰富,更使长期屈从于旧有形式之文字书写,获得一全新表达方式。
中国书法素重气息、品格、趣味,并视之为作品之灵魂、人品之表现。虽不免偏颇之失,仍不无道理。书法作品所蕴涵之气息、品格、趣味,无不是书法家人品、学养之体现流露,杨惺吾所谓『品高』、『学富』即言此理。而品学多在陶冶砺炼中得之。尤中会自幼勤于读书练字,从军从文三十余载,阅历丰富,又能慎自修养,一泻于笔墨。以技巧之娴练、趣味之高雅写性情、抒心声。无矫揉造作之习,无虚妄炫曝之气。落笔淳朴隽永,潇散清奇之气溢然满纸。此余之所以引其为书友者。
作者:雷志雄(著名书法篆刻家、全国篆刻展评委)
尤中会:1944年生于河南临颖-个书香世家。曾任湖北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湖北书画院院长、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投资协会名誉副会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荣誉教授。曾连续参加第三、四、五届国展。有《尤中会书画作品选集》、《尤中会书法集》、《尤中会墨迹五稿》及理论著作《临池余墨》等出版发行。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