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21:12:17
7月28日,国家京剧院2012年重点新排剧目《清风亭》进行了首次带妆彩排,1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为该剧把脉。大家一致认为,该剧所倡导的孝道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是懂规矩的创新。
传统剧目《清风亭》又名《天雷报》,讲述了弃儿张继保被张元秀夫妇抚养成人,高中状元后忘恩负义,全然不认已沦为乞丐的养父母,因此遭受天谴、被暴雷殛亡的故事。该剧以“多白少唱”为特点,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麒麟童(周信芳)都曾出演该剧,并形成马派、麒派的不同表演风格。晋剧、豫剧等剧种都曾改编移植过该剧。
国家京剧院原院长苏移说:“《清风亭》的岁数几乎和京剧一样大。当年徽班进京的时候就有这出戏。”对于《清风亭》,有这样的记载:“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这足以说明这出戏的感染力。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部戏作为今年的重点剧目,国家京剧院有着细致的考虑。“对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表达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成功的尝试,但是对于荣誉观的教育,我们是并不够的。百善孝为先,《清风亭》表达的孝是中华主流文化的核心。报纸上曾经报道,某大学生因为老父亲去学校看他,让他觉得丢脸,就动手殴打自己的父亲。我们的时代需要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呼唤。”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说。
此次国家京剧院派出了强大的创作阵容。导演李学忠是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编剧张晓亚,唱腔设计陈建忠、汪珅,音乐设计汪珅、谢光荣,舞美设计陈勇,灯光设计朱丹,服装设计蒋连起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挑梁演出该剧的是黄炳强、毕杨、李红梅、徐孟轲、张兵等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和青年新秀。
在彩排现场,记者看到,此次新排除故事走向不变外,情节设置、台词唱腔、配器伴奏等都为全新设计。李学忠表示,传承不是“模仿秀”,此次新排《清风亭》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以有别于传统京剧的剧本结构和叙述方式来演绎。“以音乐为例,虽然唱腔还是西皮二黄,但无论是配器还是演唱都有所改变提升,特别是将打击乐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以前人物出场、演唱时,打击乐都遵循着固定的套路,现在我们让打击乐随着人物的动作、演唱进行变化,对人物的塑造更有帮助。”对于这种“歌剧式”的伴奏,表演艺术家李法曾认为非常好,合情合景。
在传统版本中,忘恩负义的张继保最终受到天谴,被雷劈死。对于这一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结局,李学忠也做了修改。“通过地保之口,说出清风亭虽然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但仍然是当地最体面、最适合迎接状元的地方,这也为张继保之死埋下伏笔。”剧中,张继保最终被风雨交加中清风亭掉下的瓦砾砸死,既大快人心,又合情合理。
在创排之初,宋官林就给主创团队明确提出要求:用“四功五法”刻画人物,高层次回归京剧本体,坚决不能“戏不足舞美补,戏不足灯光补”。李学忠说,虽然这次采用了全新的叙述方式,但是京剧的“根”没丢。“比如以地保在台上换髯口来表现时间的推移,这就体现了京剧假定大写意的手法。”对于这样守本分的创新,专家们也给予了肯定,谭志湘、吴乾浩、邹忆青等纷纷表示,这次改编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根有源的出新”。
据悉,8月30日、31日,《清风亭》将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国家京剧院的参演剧目,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亮相。(记者 刘淼)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