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3 23:46:27
襄阳将斥资百万为《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的主人公郭靖、黄蓉打造“射雕情缘”雕像。这事引起很大争议。新浪微博上发起“襄阳将建郭靖黄蓉‘射雕情缘’雕像,你支持吗?”的投票,有34.7%的网友表示“不支持,非真实历史,易误导年轻人”,有32%的网友选择“支持,为古城加入武侠元素,促进旅游”选项。反对与支持势均力敌。
这个争论很有意思,反映了不少中国人文化上的“正统观”。塑像是一种偶像加冕仪式。对于历史人物来说,被树立成偶像的时候就意味着它被一种文化传统所承认,意味着他将以偶像身份进入正统文化体系,而当这个人物及其故事在流传中被加入新的历史元素时,人物及其塑像会产生新的内涵,最终成为影响久远的文化符号。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塑像,文化系统自然会生成一个标准,但无论什么标准,在正统文化体系里,似乎人物本身首先必须是真实历史人物。但给郭靖、黄蓉塑像颠覆了人们的正统观,人们觉得,不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不管他们有多受欢迎,毕竟他们不是真实的呀。
这种正统观看上去只是执着于人物的真实性,但我觉得在其背后有很深刻的传统与现代的分歧。传统的人物塑像也有很多虚拟因素,包括黄帝、蚩尤、大禹,这些人物也不能说一定真实,即便是关公和他的忠实部下周仓,恐怕其历史真实性也要打折扣。但传统塑像往往是道统和政统同时作用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继承者的士大夫阶层和世俗统治者共同推出的偶像。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被塑造为偶像的人物既需要在长时间的历史里获得文化系统的承认,也需要被世俗政权和士大夫阶层慢慢赋予“神性”、“偶像性”。而在现代社会,偶像的产生并不需要世俗政权和历史书写者——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只要流传甚广,有足够的人喜欢,并且影响力足够大,偶像就能成其为偶像。这就是在偶像制造上,现代与传统方式的最大区别。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人们看到《哈利波特》中的大反派伏地魔。很难想象,在中世纪的英国,上流社会的Party里面会出现一个流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以,现代与传统的区别在国外也一样。那些反对给郭靖、黄蓉塑像的人们在话语层面说,虚拟人物不能代表真实文化,但恐怕也是因为正统偶像塑造观的影响。在他们看来,郭靖和黄蓉虽然受到人们喜爱,但说到底不过只是一部最初在香港报刊上连载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而已,郭靖、黄蓉的形象流传甚广,但只是在大众里有影响,没有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可,没有权威性,也没有“神性”,因此,完全不够资格成为偶像。
传统偶像是神性的,遵循自上而下的生产程序,而现代偶像,更多与世俗相关,自下而上,人们自然就认定为偶像了。其实,不仅是给郭靖、黄蓉塑像,在很多方面,比如流行歌曲、电影等,都有这样的区别。在美国,我想,如果哪个城市给超人或者钢铁侠塑像,好像是很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很多国家,给篮球或者足球明星塑像更是司空见惯,但在我国,如果给一个体育明星塑像,恐怕又会成为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