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4 00:01:37
《哈利·波特》《魔戒》等国外幻想小说的风靡,令很多读者记忆犹新。进入暑期以来,曾经属于较为“边缘”状态甚至一度“中断”的传统的中国本土幻想文学,却呈现出集中式的出版热潮。并且,近年来这些主要以科幻、奇幻小说为主的本土作品也渐渐取得市场销售佳绩,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欢迎。这一切,反映着中国幻想小说产生的变化,同时也带来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儿童文学》杂志承办的中国幻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50余位幻想文学作家、评论家等共聚一堂,探讨新时期下的中国幻想文学。
爆发
本土幻想创作强劲销量不俗
据《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徐德霞介绍,本土幻想文学的发展一方面在创作及出版上的势头强劲,以《儿童文学》这本老牌刊物为例,今年上半年出版新书39种,其中有23种幻想文学,自然形成了一个幻想年现象。23部长篇幻想新作,由15位作家创作,既有驰骋文坛多年的实力派老将,如张之路、星河等,也有初出茅庐的潜力新人,并且出版新书种类多。另一方面,整体销量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一些优秀科学文艺、幻想文学图书的影响带动作用明显。如《萝铃的魔力》,已经出版4部8本主系列图书以及番外篇一本,总发行量已经超过150万册,是目前最畅销的中国本土原创魔幻类图书;《夜色玛奇莲》目前已出版6本,已累计销售55万多册;幻想长篇《猫王》和《猫王Ⅱ》引起热销狂潮,《猫王》销售12万多册,《猫王Ⅱ》三个月内销售已近8万册;梦华的《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目前不断再版,共印刷30多万册。
原因
无拘无束的幻想是人类的天性
徐德霞表示,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如果为幻想文学寻根溯源的话,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比如《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等,这些充满了奇丽幻想的伟大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存,在世界经典幻想文学名著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遗憾的是我国幻想小说的创作一度中断了沿着这个源头去探寻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幻想文学的道路。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文学随着社会的转型,基本摆脱了各种外部的压力,重新回归出版市场,走上了或探索科幻文学的内在美学、或进入商业化写作、或试图重新划分科幻文学边界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其中以《科幻世界》杂志为阵地,走出了星河、王晋康、刘慈欣、韩松、潘海天、张之路、杨鹏等一批有才华有追求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思索为当代科幻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在奇幻文学方面,徐德霞认为,奇幻文学在现代中国一直处于主流文学的边缘,但近十几年来情况大变,起初是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儿童幻想文学作品,给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哈利·波特》和《魔戒》在青少年中一度风靡,对我国奇幻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伴随着青少年巨大阅读市场的形成,幻想文学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此外,在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有了较优越的条件去发展自己的想像力,而网络、电子游戏的崛起也为幻想文学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条件,幻想文学正以一种旺盛的发展趋势引起了主流文化界、出版机构的关注与开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种文学样式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开阔无边的幻想是人类的天性。
困境
草就、模仿之作造成良莠不齐
但伴随着集中式的作品频出和市场热潮,幻想文学创作中的问题也受到业内关注。著名作家、以《霹雳贝贝》等作品为读者熟知的张之路就表示,近年来,有一些近于游戏的幻想作品在出版市场上大行其道,这类作品往往不再要求内涵,也没有了以往的传统意义的是非善恶,好玩就是最重要的追求,赚钱就是终极的目的。比如首先构想一个很大的宇宙世界的框架,恢宏而空灵,然后往里面填充东西,这种写作成为时髦??凑庑┳髌返姆⒄孤雎?,有点像游戏和网络小说的产物。这种作品在网上阅读的时候,还能吸引一些年轻的读者,但是放到纸质书的时候就觉得那种框架大而无当,内容读起来水分极大,关键是这类作品缺少魂魄和精神。
徐德霞也认为,就奇幻文学来说,一方面是热,另一方面是乱。作品数量很多,特别是网络文学很兴旺。但草就篇居多,其中不乏滥觞之作、简单模仿之作。比如把中国元素生硬地装进西方幻想文学的模式之中,以他们为范本进行模仿和仿照,尽管出了一些有市场效益的作品,但难免有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之嫌。造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整体品质并不高,呈现一种失序失范的状态。此外,科技发展与科幻小说创作之间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创作尚不够繁荣,其中可能存在受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读者对科幻小说文本接受的习惯性问题,也可能有创作本身的原因。
思考
人性是内容,科幻是载体?
张之路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强调科幻文学中文学因素的力量。哲学的思索、科学的知识和展望,再加上文学,也就是人性的因素才能够成为更多的读者接受和欢迎的科幻文学作品。比如外星人。最开始我们强调的是外星人的怪异,而现在人们已经是借助外星人的形态刻画地球人的内心和矛盾。从电影异形到外星人ET,以至于到最近的电影《阿凡达》中的纳威人。所以当我们区分硬科幻和软科幻的时候,已经看到,单纯的硬科幻已经不容易存在。作为科幻文学或者科幻艺术,描写人性、人的命运成了最重要的笔墨??苹眯∷狄约暗缬埃难Р糠?,也就是人性的部分已经成了主要的内容,科幻倒成了形式和载体。
此外,对于业内常常谈及的幻想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张之路认为,没有任何人说过,中国人不会幻想,更没有人说过,中国人不配幻想??墒堑蔽颐歉孟胱髌酚绕涫强苹米髌菲鹈值氖焙?,我们都有这样的顾虑——不能用张小三或者李小四这样的名字,赵淑芬、王桂花这样的名字更不能用。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名字不配幻想,这样的名字如果用在荒诞或者滑稽的作品上或许能成功。如果起名字叫耐克、叫克拉斯,写作幻想的东西思路似乎就自由舒展得多。从起名字的时候起,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学习过的外国的思维模式,或者这样的思维准备。模仿是必须的,但是模仿之后就是要创造?;孟胫械闹泄?,它不单是一个中国的景物、一座建筑,也不完全是前门大碗茶、风车和糖葫芦这些表面的外在的东西。中国特色的元素更多的是指那种精到的、哲学的、智慧的、一针见血想象和表达的思索方式。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因素一旦出现在作品里我们立刻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它。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