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21:47:17
无意发起却成风潮
近日,网络上走红了一组由“诸葛亮不亮”引发的“正反体”图片。其中把诸葛亮利用“小孔成像”原理通过“诸葛孔明”颠倒过来形成的诸葛丞相(成像),把该话题推向高潮。这组图片在微博,论坛和社交网获得大量网友的热捧,仅在新浪微博上图组就有超过14000次转发,在人人网上也有超过万次的点击。除了“很忙”的诸葛亮以外,还有其他人物均被不同程度地恶搞。三国中的黄盖在网络上被“苦肉”了一把,变成了“绿盖”,“红盖”,“盖中盖”,“新盖中盖”。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变成了“李黑”“李太白”。随即,恶搞人名反义词风潮横空出世。
王彦林,“诸葛成像”的创作者“D-亚瑟”,是一名上海生物科技公司的职员。“那图是7月16日做的,之前几天就有一张别人做的“诸葛亮诸葛暗”的图片,我看了也没觉得怎么样,后来同学转了张诸葛孔明的,我看了觉得很有趣,就又跟风地加了一张。一开始只是想娱乐一下好友,当天晚上转发将近一万,才觉得夸张了。”王彦林的无意之举使得“正反词”风潮在网上得到各大网站论坛的跟风。猫扑网进行了一系列的“恶搞名人”活动,如“乔布斯(乔不撕)”变成“乔撕”;“夏洛克·福尔摩斯”变成“夏洛克·祸尔摩斯”和“冬洛克·福尔摩斯”;“罗纳尔多”变成“罗纳尔少”等。
面对恶搞诸葛亮风潮,王彦林表示:“这种恶搞式的娱乐本来只是网上的消遣,网友们开心就好,当然不免有点乱七八糟,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恶搞”应有度 社会宜宽容
网络上把传播甚广的歌曲叫作“神曲”。就像“神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火热后仍会销声匿迹一样,这恶搞的“神画”主角也是一波接一波的快闪着。“‘恶搞’其实是对古典的娱乐,是草根文化充满创造力的表现,它颠覆了传统结构,实现对古典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在一个度内,不违反社会主流价值,实际上是应该为社会所宽容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教授余红对于“恶搞”表现淡然。她表示“恶搞”的“度”很重要,维护了这个底线,传播的内容就是与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应该被抹杀。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