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0 13:37:05
模特身着吸收了汉服元素的时装,在庄重平和的古乐声中以缓慢的猫步展示着现代设计与古代艺术。
人民网济南8月10日电 9日,山东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公众集中展出了近百件珍贵孔府绝版衣冠,这些旧藏服饰实物为整理五百年孔府衣柜所得,向观众全面系统展现了传统中华文化的礼仪文明与孔府高贵的生活方式。整个展览分前言、成衣有道、衣冠肃肃、丽服有晖、襟袖含香和冠带春秋六大部分,从中国纺织的溯源讲起,着重介绍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服饰特点,展品有绫、罗、绸、缎等多面料和工艺手段,包括朝服、公服、便服等各类男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纺织文化的高超水平。
进入展厅,穿过一个几乎同比例复制的孔府“崇光门”,可见展出的一套五梁进贤冠、赤罗衣、赤罗赏、素纱中单、夫子履。据解说员介绍,这套服饰是目前可见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全套明代朝服实物,其中五梁冠是极为难得的进贤冠实物。在展厅一侧,一件蓝缎织金蟒袍做工令人惊叹。蟒袍前胸饰一金正蟒,前后膝襕处饰有四条金侧蟒,两肩、马蹄袖端各饰一金行蟒,袍身的底部是一组海浪江崖、五彩曲水的图案。
由于难得一见,展览首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古代服饰爱好者。来自东营市张嘉瑞身穿交领半臂襦裙。刚刚初中毕业的她说,现在国内有很多汉服爱好者,平时都是身着汉服,并有专门网络论坛和交流群,大家互称“同袍”。“平时上学只能穿校服,其余时间就会换上汉服。这次能够亲眼看到孔府的旧藏感到非常震撼,我愿意做一名民间的模特,让身边的人先从衣服上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她说。
山东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精选这些孔府服饰精品,采用全新展陈方式,以明式家具为展架,用画轴做展板,冕冠、佩饰、衣物同展,依托“服饰伴侣”从多方面更加详尽地展示孔府服饰的历史价值,通过还原的孔府场景,让观众融入其中,全方面感受服饰文化的魅力。展览将持续至9月9日。
据了解,孔府传世的明清服饰有8000余件,包括绫、罗、绸、缎、绉、纱等多种面料,刺绣、缂丝、手绘、印染等多种工艺手段,涵盖了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丧服等男女服饰种类,以及服装配饰、头饰等附属品类,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官署和私邸,历代衍圣公都生活于此。专家称,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明代以前服饰存世极少,且多为墓葬出土,像孔府服饰这样传承有续、品类繁多、色彩鲜艳、保存完好者,绝无仅有,堪称“半部明代服饰史”,体现了当时的舆服制度和高超的服饰制作工艺。(钟宁)
观众参观
清 蓝缎丝织蟒袍
展厅局部
禅茶道表演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