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5 10:34:23
“咔咔奥运演播室”中的咔咔和克鲁巴。
《文洛克看奥运》第44期里,文洛克的福尔摩斯扮相。
男子110米栏比赛结束后,出现在“画话奥运”中的事件类漫画。
7月初的某一天,网友“Byron” 聊天时忽然发现,常用的网络表情“小黄脸”列表第一排里出现了一些新面孔,诸如“加油”“熬夜”“赢了”“火炬”“金牌”等;7月中旬,北京咔咔动画产生了做“咔咔奥运直播间”和“奥运体育系列”小短片的想法;而早在5月初,腾讯动漫频道资讯微博组邵璐璐就开始和几位同事策划一个名为“画话奥运”的活动……借着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举行,中国动漫界也开始了另一种奥林匹克精神的“奥运绘”。
画话奥运: 微博时代“奥运绘”
起于2009年的微博应用平台正值盛时,理所当然地成为“奥运&动漫”的最佳载体。“我们在今年初就考虑利用微博为动漫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展示才华的平台,漫画是可以体现网友创造力、思考力和才艺的一种动漫作品,奥运正好是一个契机,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邵璐璐告诉记者,在奥运会开幕前两个月,她与腾讯微博事业部的宋雪峰、郑宇鹏共同开始策划“画话奥运”活动,并于开幕前两天——7月25日正式上线。
“这是第一次在微博平台推出以奥运为主题的漫画活动。”邵璐璐说,“有一个团队在专门负责,背后还有多方力量的支持,比如页面设计人员、嘉宾评委、各处推广位等,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时,就会有其他资源加进来。”
微博的话题功能使“画话奥运”的参赛流程比传统赛事更简洁、更迅速。网友只需要登陆腾讯微博,将漫画作品发到“#画话奥运#”的话题下,系统就会自动将作品汇总到专题里,并自动统计出作品被转发评论次数。
“截至8月14日,‘画话奥运’的总参与人数约1万人,总投稿量近2万幅,每日投稿量平均在1000幅左右,7月30日投稿量最高,达到3000幅,整个漫画奥运微频道日平均浏览量达40万。”宋雪峰告诉记者,“8月15日,后台管理人员会根据统计排名将前50名的作品提交给评委组,由编辑和专家评委对这50幅优秀作品打分决出胜者,奖品有iPad、手机以及Q币等,还会为获胜者推荐微博听众。”
据介绍,“画话奥运”的投稿作品大致分3类:最多的是围绕比赛的事件类漫画,如男子110米栏比赛结束后的鼓励刘翔或反映刘翔比赛失利原因的漫画作品;其次是人物肖像类漫画,创作内容多数围绕金牌获得者;再次是科普类漫画,这类作品介绍了丰富的奥运知识,如一些项目是如何起源的、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区别、奥运比赛规则等。“由于参与网友众多,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有时很难具体划分作品的类型。”邵璐璐说。
回忆3个星期的“画话奥运”,宋雪峰感叹“网友的幽默与创造力超出想象”。“自活动上线,每天从投稿漫画中选出有思想深度或是搞笑好玩的作品,将它们放大宣传。我们希望网友在腾讯网接收到比赛信息的同时,还能以一种放松幽默的心态来欣赏奥运漫画。可以说,奥运漫画是奥运会紧张鏖战气息中的一个调味剂。”
奥运“顺风车”不好搭
对动漫企业来说,奥运会并不是一辆太好搭的“顺风车”,这项全球性体育大事件历时只有17天,每天的新闻一个接一个,“时间短、密度大”是“搭车者”必须面对的困难。策划了两个奥运动画项目的北京咔咔动画对此深有感触。
“因为奥运动画制作有时效性,所以项目组在新闻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要进行策划,然后配音和动画原画同步制作,再交给后期进行合成,这大概需要1天左右,最后交给推广部门转发给各个网站和户外媒体的编导。”咔咔动画品牌经理张煊告诉记者,“全部项目组人员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咔咔推出的奥运动画项目叫“咔咔奥运演播室”和“奥运体育”系列,7月中旬开始策划。“咔咔奥运演播室是用动画表现一些奥运趣闻,配音幽默搞笑,每两天发布一个,时长3至5分钟,奥运会开始后第3天播出了第一个,因为在引入奥运比赛视频上有限制,所以准备在奥运会结束时做一个奥运趣闻集锦《咔咔奥运大调查》,时长半小时左右,预计8月16日推出。”张煊说,“奥运体育系列则是把常规的体育项目用幽默的动画叙事方法表现出来,全部26个,每个时长在1分钟左右,奥运前两周首播。”
与内容发生的即时性和制作的紧张度相匹配,奥运动画的播出渠道以快速便捷的网络为首选。“播放渠道以各大视频网站为主,部分公交车、地铁、飞机的户外媒体也会播放。”张煊说,“因为奥运是全球性话题,希望能借此机会推出一些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让大家记住我们的动漫形象,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国产动漫形象“炮炮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曾推出2分多钟的《炮炮兵奥运畅想曲》。“当时在互联网被广为传播,也被一些电视台播放过,并获得了当年的‘金龙奖’最佳网络动漫奖。”炮炮兵市场总监戈景瑞对记者说,“但今年我们只推出了一些‘炮炮兵’奥运壁纸与表情,公司更多地开始为其他企业提供ACG方面的内容营销支持。”
对于“奥运&动漫”的话题,张煊认为奥运是动漫推广的一个大好时机,但因为时效性等原因,奥运动画项目无法做大,而且基本不能产生利润。“本届奥运会是互动新媒体的一个发展契机,也是中国动漫业的一个推动力,刺激了原创作品量的产出,无论是对于动漫形象、品牌还是衍生品的开发以及动漫公司影响力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邵璐璐说。
《文洛克看奥运》: 最官方的“奥运绘”
如果说咔咔动画的做法是“以内容推广形象”,那么,在央视5套播出的《文洛克看奥运》则是“以形象带动内容”。这是一档以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为主人公,向观众介绍伦敦奥运会相关小知识的节目,共50期,每期约4分钟。片中的文洛克以黑白漫画的形象出现,由富有趣味的四格漫画带出一个个知识点(每期3个),主要涉及伦敦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奥运会比赛场馆和英国文化历史典故,如第4期内容是赛艇运动的起源、伊顿多尼赛艇中心、牛津剑桥之争;第25期是大英博物馆、击剑运动的起源、圣詹姆斯公园球场。
作为一个奥运卡通形象,独眼、一身金属感的文洛克可谓“异类”:它以萨罗普羊为原型,头部代表着金、银、铜3个奖牌,头上的黄灯代表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伦敦黑色出租车,手上戴着的友谊手链代表奥林匹克的5个颜色,而大独眼睛其实是一个摄像头,可以记录下它去过的地方和见过的人。
据记者观察,在若干与奥运有关的动漫作品中,由文洛克担当主角的仅此一部,这与版权有关——每期《文洛克看奥运》的结尾都打出了“版权所有 2012国际奥委会 所有权利保留”这一行字。而在新浪微博上,以《文洛克看奥运》片头图片为头像的、名为“文洛克看奥运”的用户,却只是一个营销微博账号,关注、粉丝、微博的数量都在300左右。
本报记者 程丽仙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