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用县域经济大发展推动实现赶超跨越目标

2012-08-15 11:46:27

字号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赶超跨越、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的强大推动力。只有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进而加快实现全区赶超跨越宏伟目标。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是实现赶超跨越目标的必然要求

“郡县稳则天下安,郡县丰则天下富。”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载体与重要支撑,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县域的重要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是我区实现赶超跨越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行政体制之根。一直以来,县(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地域。我区现有91个县域单位,县域面积达22.9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97.1%。“千线万线一针牵”。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县级落实到基层。县域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新形势下,县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为紧密,作用更为突出,其重要性不是减弱了,而是大为增强了。

经济发展之基。县域行政区域广大、资源丰富,决定了县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我区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7623亿元,占全区的65.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5%??梢运?,没有县域经济大发展,就难以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社会民生之本。县(市)处于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富民安民的第一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县域人口多,贫困人口集中,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相对突出。2011年,我区县域常住人口3976.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85.6%,其中贫困人口999.26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98.7%。富民强桂,首先是富农民、强农村、壮县域。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之源。县域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全区生态文明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核心。“山青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一大优势品牌。我区2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8个自然?;で蠖嗍荚谙赜?;县域森林覆盖率超过60.5%,生态林、水源林绝大多数都在县域,大小江河之源几乎都在县域。但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只有县域的生态?;ず涂⒑昧耍拍艽俳纳ㄉ?,早日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是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县域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念。战略具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等特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是县域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我区不少县域成功探索了一条科学而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事实证明,县域制定了符合形势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如果战略失误,则不仅不能加快发展,反而会丧失机遇,贻误发展。县域领导者必须重视发展战略研究,确立科学战略思维,以便更好地发展一地、造福一方。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立足县域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县域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确立发展特色经济理念。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牌。县域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民族文化浓郁,这是县域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必须以资源为基、自然为本、特色为根,利用好各自的资源,扬其个性,彰显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经过多年探索,我区不少县域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实践证明,县域确立发展特色经济理念,打好“特色牌”,就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坚持特色立县,围绕特色做足文章,通过开发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构建县域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围绕特色优势品牌,把规划、建设、储备项目有机衔接,通过盘活一批、引进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县域发展后劲。

确立向先进生产力靠拢理念。要素资源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产业调整总是有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县域大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仅靠自我积累,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融入区域合作,才能借助外力,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区一些县域立足区位优势,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开放合作、借力发展的好路子。实践证明,确立向先进生产力靠拢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生产力所具有的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和区域辐射性,可以更好促进县域开放开发,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毗邻发达地区,主动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带发展的局面。融入中心城市发展,依托其大产业、大物流、大旅游的引领和驱动,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当好配角,做好服务,实现错位发展。

确立民营经济主力军理念。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确立民营经济主力军理念,坚决消除一切不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汇集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必须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县域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使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各类人才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县域与城市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才资源的差距,最大的劣势在于人才竞争的劣势。县域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竞争的核心,抢占到先机,赢得主动。必须充分发挥县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把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必须围绕特色产业,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及土秀才专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必须建立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给身份、给待遇、给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县域就业,不断壮大县域人才资源总量。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战略路径

县域资源禀赋不同,优势特色各异,一定要从县情出发,秉持科学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工业兴则县域强。必须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战略思维,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做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ぃψ叱鲆惶蹙哂邢赜蛱厣男滦凸ひ祷纷?。一是在培育资源性主导产业上动脑筋。紧紧围绕县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通过加强规划,科学引导,优化特色资源配置,以资产重组、企业联合、名牌引领、产业带动等方式,通过龙头带动产业、品牌引领产业、项目吸引产业,形成一批资源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主业突出的资源性主导产业。二是在资源深加工上下功夫。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鼓励依靠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资源性产品的加工深度,形成高品位、高附加值、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使企业产品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三是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依托县域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强对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配套服务,鼓励扶持企业围绕特色资源,主动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四是在打造特色小产品上花心思。小产品也有大世界。加强对资源型中小加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打造特色小产品,把小产品做得精巧、做出名气、做大规模,形成集散地。

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促进人聚业旺。县域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拉动消费需求、扩大就业空间的有效办法。特色是城镇的灵魂,是城镇的魅力所在。必须立足县域区位特征、产业基础、人文生态,按照“重特色、优环境、聚人气、兴产业”的要求,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坚持规划先行,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有序建设、注重管理,用科学规划调控和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形成中心城镇带动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二是注重彰显特色。充分体现产业特色,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力求突出自身产业特色;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利用环境条件,因地而设,顺其自然,建设出独具特色的城镇;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全面展示民族特点,特别是注意把建筑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彰显民族城镇的独特魅力。三是注重生态融合。充分利用当地山水资源,依山造景、借水生景,突出“显山、露水、彰文、宜居”的主题,加大生态环境?;?,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搞好城镇绿化亮化,努力打造绿色家园,形成建筑与生态、山水相融相彰的城镇群体。四是注重集约发展。坚持协调发展、集约建设,使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规模与完善功能相适应,扩张速度与提升质量相一致,城镇产业与辐射带动相匹配,形成布局合理、要素集聚、集约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壮大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我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大?。ㄇ┒桥┮登渴。ㄇ?,农业产业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三化”中的“短板”。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立足农业特色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精”、“特”上下功夫,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和名特优产品,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发展规模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规?;?、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三是深化拓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打破农业资源单一开发模式,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发挥特色农业“接二(产)连三(产)”的作用,对接农产品加工业,连接服务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增长点。第三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领域,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创业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创新业态”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立足县域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挖掘价值,注重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将旅游产业与生态特色、民族文化、休闲养生结合起来,高标准开发旅游资源,规划高档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物流业。发挥县域土地、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大城市、大物流等区域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布局合理、聚集力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特色物流园区,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把特色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挖掘、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突出风格,彰显个性,打造品牌,把县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情展示县域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和风格魅力,传承与发展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庞冠华)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