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13:48:03
采访语录:
1、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2、我想回到过去,过去是安全的。
3、现在教育只教知识、文化,却忽视了如何教做人。
4、有个群体真的需要关心,不管是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堪忧,这部分群体在城市的生活压力大,没钱没地位没社会经验,更难找到好工作,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我一直都在关注。
5、领导要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助理、《静思集》作者 张培合
7月28日,一本涉及人生、生活、企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静思集》问世。这本巨著的作者该是一位什么样人呢?又为什么会写这样博大精深的著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有幸采访到了《静思集》的作者金花企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培合先生。
商人变身文化人 诚交朋友乐助人
初见张培合先生,他一脸的笑容,和蔼可亲、慈祥可爱,丝毫不见领导应有的严肃劲儿。
张培合出生于甘肃庆阳一个并不富裕的地方,大学毕业后来古城西安,在一家民营企业做管理,一些年过去了,虽然不是平步青云,但也算是一帆风顺,现在已是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助理。
起初,他只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企业内给员工们讲授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与生活、工作、企业管理相联系的知识。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鹊起,竟然把演讲开在的别的企业当中。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也由一位商人摇身成为西安城里的一个准文化人。
张培合亦爱朋友。曹植有诗曰:“利剑不在掌,交友何须多。”但是,他的朋友涉及政界、企业界、书画界、文化界等,实在太多,都是真诚惹得祸。
在张培合看来,无论是有实事要办,还是只是为了聊天解闷,无论是大如斗石的事情,还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朋友们都可以端上桌面,而无论是他能不能办到,能不能解决,他大概也绝对不会拒绝。
但以张培合目前的工作资历和人脉资源完全可以自己创业,可为什么还要坚持做一家企业的高管呢,笔者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
张培合坦然地告诉笔者:“很多人都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说在金花工作我很开心。金花1991成立的时候人员并不多,2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成为涉足投资、制药、商贸、房地产、酒店及高尔夫等领域,拥有国内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员工近两万名,总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在这里,我很有成就感,也很开心。”
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助理、《静思集》作者 张培合
传统文化做基础 企业长青必永存
企业文化是什么?是给企业会议室、办公室、走廊挂一些名人的字画,挂一些豪言壮语?或者办一份报纸、杂志?抑或是组织人搞机场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打打篮球?对此,张培合表示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
从宏观上来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全员共同认知的一个价值观,全员共同发自内心的遵守一种制度,一种公章,一种游戏规则,为了企业的战略、企业的经营,愿意全身心的去努力、去奋进才是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挂到墙上,印到书里面,却没落实到企业管理实践上来,着实谈不上是“文化”。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最大幅度的提高全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算企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很好,企业的老板和高管挥金如土,过着奢靡的生活,但员工过得很清苦,这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张培合如是说。
“目前,中国企业管理的难点是制度化和以人为本化的冲突。当企业完全制度化的时候,它显的非常的冰冷;太人文化的时候,又会显得太松散,这就冲突了。如何巧妙的处理两者的关系,主要就取决于用传统文化来提高个人修养。当每个企业自上而下员工的修养提高了,自觉性也就提高了,制度也就不再是制度。当然,领导也要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通过多年的认真研究和实践,张培合认为把中华文化植入到企业建设中作为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效果最好,这样才能把企业能做好,企业才能长青。正如金花集团,以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优美的环境、企业的诚信度一步步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不管名和利 写书只为感化人
在张培合的经典著作《慧思集》(2009年出版)的序里,贾平凹这样写到:“培合深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笔耕不辍二十余载,积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讨和传播。只是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为功利,默默耕耘,这份韧劲值得敬佩,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同样值得铭记。”
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总是见微知著,在生活的细小处感悟人生的至理。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张培合不但关注和研究,更励志要让全社会弘扬、全社会学习,让全社学会如何去身体力行。
中国的教育、社会弱势群体、食品安全问题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张培合也有独特的见地。他说:“我想回到过去,过去是安全的。现在社会表面的看起来很繁华,但毒胶囊、地沟油等毫无安全系数可谈的食品问题进入我们常人的生活当中。所以我在《静思集》当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相互投毒何时了》,正是反应了这样的社会现状。”
谈到这里,不难反映出中国教育的缺陷,在张培合看来,人与人之间不讲诚信,出现食品安全、坑蒙拐骗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现在教育只教知识、文化,却忽视了如何教做人,不教如何去讲良心、讲诚信,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规范的中国人。人们学会了唯利是图,只讲利益,不讲道德,盲目的崇拜国外文化,这一点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格格不入,并狠狠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最大败笔。”
采访中,张培合先生的另外一个观点更加吸引了我,他说:“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问及原因,他这样解释:“20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我也会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我也会快乐。有个群体真的需要关心,不管是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堪忧,这部分群体在城市的生活压力大。没钱没地位没社会经验,更难找到好工作,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我一直都在关注,也呼吁全社会有一点能力的人去无私的去帮助这一个群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我想通过《静思集》感化世人,弘扬‘仁义礼智信’,让他们学会诚信、懂的感恩、诚实善良,对国家忠,对长辈孝。”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和一个朴实想法的碰撞,才擦出了《静思集》这片唯美的火花。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张培合先生聚集高的人气并不难,难的是《慧思集》、《静思集》完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及企业管理的方法也都是从文化中汲取,想来这也正是他能铸就辉煌事业、精彩人生的绝妙之处。
作者:付亚楠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