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9月进京展演

2012-08-24 15:41:25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检验和展示十六大以来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成果,文化部将于9-10月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检验和展示十六大以来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成果,文化部将于9-10月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第一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除3个城市因地处偏远等特殊情况不能参演外,其余28个创建城市均参加展演,预计演出近40场,演职人员近万人,观众人数10万人。演出形式包括综艺晚会、广场演出、专场音乐会等,演出地点遍布北京市各区县的剧院、广场、社区、工地、军营和学校。

    此次活动在组织机制上进行了创新。为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尊重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个性特点,此次进京展演各方面的组织工作均由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人民政府牵头负责,自主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省文化厅进行业务指导。公共文化司将组织专家对演出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结果纳入创建示范区验收考核内容。评审专家组将由各方专家组成,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专家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同时每场演出还将抽取部分现场观众参与评审。本次评审拟围绕方案设计、观众组织、节目质量、舞台效果、现场氛围、媒体报道等方面内容设置评价指标,从组织工作、演出效果、宣传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明确提出“两手抓、两加强”的战略要求,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设施网络初步完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的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示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窗口。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有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拟在“十二五”期间,鼓励和引导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从2011年开始,到2016年,文化部、财政部将按照两年一个周期,分3批公布90个左右的示范区和180个左右示范项目,覆盖全国东、中、西部1/3以上的地级市,形成整体示范效应,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2011年上半年,第一批31个创建示范区、47个创建示范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创建名单,目前创建进程已经过半,今年上半年文化部组织对各创建示范区进行了中期督导,拟于明年初进行统一验收。

    群众文化活动是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群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非常旺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文化部长期坚持推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良性有序开展。“群星奖”评选、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以及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广大群众自我展示、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良好平台。

    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文化部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品牌”作为重要的创建指标,引导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新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出了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优秀群众文化人才和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国家 公共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