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天下铜鼓聚东兰

2012-09-25 23:09:50

字号
铜鼓是广西人民的吉祥物。在河池东兰县,人们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依然盛行,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奇观。迎着初春的细雨,广西自治区文化厅便组织媒体采访团,一探这朵依然绽放的文化艺术奇葩。

  光明网广西频道3月17日电  铜鼓是广西人民的吉祥物。在河池东兰县,人们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依然盛行,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奇观。迎着初春的细雨,广西自治区文化厅便组织媒体采访团,一探这朵依然绽放的文化艺术奇葩。

  “铜鼓之乡”的铜鼓传奇

  东兰是红水河流域保留铜鼓文化最深厚的地区,千百年来,东兰人民把铜鼓视为吉祥之物,有“兴旺、吉祥、合好、奋进”的象征。

  东兰传世铜鼓全身都用铜合金铸造,有独特的共鸣和传音结构,鼓面都铸有浮雕图案,每面铜鼓的花纹不同,鼓面图案各异,是一种造型和装饰水平极高的综合艺术品。

  尽管历尽风雨沧桑,几经大量损毁和流失,但是东兰民间传承使用的铜鼓达612面,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2006年东兰铜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穿越千年时空,历经唐云宋雨,越过明月清风的铜鼓,古色深重,形态各异,神奇豁然,成为民间铜鼓文化的缩影。

  每一面铜鼓都有一个故事

  在东兰县城,一座依山傍水,青瓦灰砖的壮家干栏式结构风格的建筑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推门而进,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这是一座展有100多面传世铜鼓的“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

  记者来到鼓王厅,只见“铜鼓王”的头像矗立在一面铜鼓之上,相传他是第一个铸造铜鼓之人。“铜鼓王”的两侧,还有“守鼓神”和“护鼓神”。整个展厅呈现出一股威严、神秘的气氛,让人不禁对“铜鼓王”肃然起敬。

  在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里,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被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有的状如葫芦、有的鼓面铸有十二生肖、有的让如来佛双肩挑着的,一旦敲起来,却又各有特点,有的雄浑洪亮、有的清清脆脆、有的还引起很大的共鸣……

  “每一面铜鼓都有一个故事,这是女婿给老丈人祝寿的南瓜鼓、这是祭祀用的铜鼓、这是打仗时用来报警的铜鼓……”铜鼓收藏家陈耀灵一边讲解,一边深切地抚摸着铜鼓,眼里满是喜欢和珍爱。

  收藏馆里的所有铜鼓,都是陈耀灵积30年之力从民间收集来的,每收集的一面鼓也都有一个故事,使得每一面鼓都富有灵性。

  酒歌代代唱 铜鼓世世敲

  “在现实生活中,铜鼓还有用吗?”带着这个疑惑,记者踏上了寻找“活”铜鼓之路。

  “一阵春雨刚过,瑶山景色更清新?;队憷醋栽斗降目腿?,我们的歌声会更嘹亮,我们的猴鼓舞会跳得更好……”才刚来到三合村弄宁屯,就听到了布努瑶姑娘迎客歌,歌声一落,阵阵铜鼓声便铿锵响起,猴鼓舞跳起来了。

  只见敲大皮鼓的男子位于整个队形的前排中心,边敲边舞。两旁分立敲铜鼓的女子,和着皮鼓的节奏,雌雄和鸣,高低错落。随着鼓点的节奏变化表演者的动作和队形也发生变化,他们拿着彩棍、簸箕、竹筒的,舞出象征耕作、狩猎、庆丰收等生活场景。

  更为神奇的是,布努瑶的咬铜鼓习俗,两名男子蹲下用嘴咬住铜鼓边,双手向两边伸展,缓缓起身,将铜鼓咬起,然后还敲起了铜鼓。

  蒙胜文告诉记者:他12岁就开始学习咬铜鼓、敲铜鼓、舞铜鼓,更没想到的是,还敲铜鼓、唱瑶歌去到了北京、上海等许多地方表演。

  记者问蒙胜文有什么愿望,他笑了笑说:希望铜鼓文化代代相传,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铜鼓、传承铜鼓。

  话音刚落,5岁的蓝鑫瑶就接过伯娘手中的彩棍,有模有样地舞起来,一招一式间既有孩童的灵气,又透出毫不逊色的熟练。(李静)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天下 铜鼓 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