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远郊区县“怯话”首次进入北京方言词典

2012-10-07 21:49:55

字号
远郊区县的语言不再“丢怯”——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首次以北京方言的身份收录了北京远郊区县土语。与此同时,大量农业、农村土语也相应地收录到这本词典中。

  

 

远郊区县“怯话”首次进入北京方言词典

董教授研究北京方言的方法除了查询资料,更加重要的就是随时随地记录■摄影/北京日报记者 满羿《新编北京方言词典》首次以北京方言的身份收录了北京远郊区县土语———

    远郊区县的语言不再“丢怯”——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首次以北京方言的身份收录了北京远郊区县土语。与此同时,大量农业、农村土语也相应地收录到这本词典中。

    “向日葵过去老北京叫‘转日莲’,但其实它还有一种称呼。”昨天,75岁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董树人在家中给记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北京土语普及,“这个称呼就是‘望日莲’”。据董教授介绍,前一种称呼是北京城里的,而另一种称呼则是远郊区县的。

    现在这两种称呼都被董教授收录到他编著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之中,目前该词典已经出版,即将上市。据董教授介绍,这是继《北京土语词典》之后20年来,北京最新出版的关于北京地区方言的词典。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本书首次将远郊区县的方言作为北京方言进行了收录。

    城里人管火柴叫“取灯”,郊区人叫“起灯”,比喻轻率、随意地挑逗、招惹别人时,城里人说“招猫逗狗”,郊区人说“招猫递狗”…… 据董教授说以往研究北京话的著作只收录北京城区的土词土语,但实际上1956年以后原属河北省的多个县并入了北京市,只收录城区语言已经不符合“大北京”这样的实际情况。此外,过去北京城里很多人贬称乡下人为“怯”,如“怯良乡”、怯八邑等,而这首先也反映在对郊区语言的认识上。现在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认识误区和偏见也应该逐步纠正。这也对研究北京地区方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应的是,伴随着“怯话”的录入,大量的农村和农业用语也被录入到这本词典之中,弥补了先前的空白。例如“打尖儿”,指的就是掐去棉花顶端的尖儿,还有翻秧、肥田粉、卫生田等。据了解,这些词语,研究北京话的著作不收,研究河北方言的著作也不收。“这些词语对研究京郊生活,以及阅读反映这方面的著作是非常有用的。”董教授说。

    同时,这部词典还收录了大量民俗词语,例如“秧榜”(旧社会贴在门口的讣告)、“送三”、“吊纸”等,甚至于解放前叫花子唱的“喜歌”一词都收录到这本词典之中。据了解,《新编北京方言词典》约46万字,收单字条目860余条,多字条目9340余条。

 
 

小字条理出大词典 老教授难懂新方言

    “研究北京话,让我感觉到真正的北京人什么样。”75岁的董树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所理解的北京人,只是用手点了点词典里的那个词:范儿。

    昨天晚上,董树人在自己的家中,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审阅着已经出版的这本词典,并不时地用红笔在词典中勾勾画画,做着补充和修改。“我打算5年或者10年后还要出新的,现在就得做补充和笔记,怕的是到时我就没时间了”,老人这样解释自己的“较真儿”。

    董老研究北京方言的方法貌似简单,除了查询资料,还有就是随时随地记录,只要听到自己不知道的北京土语,立刻记录在纸条上或者小本里,回到家里再去整理归纳。尤其是远郊区县的土语,“我都是平常到农村进行调查的时候随时记录的”,董老说他到青云店调查才知道原来北京也有管父亲叫“大”的时候。当然,刘绍棠、浩然的作品更是他获取远郊方言的重要源泉。

    京剧、小说,甚至是北京的报纸以及北京交通广播的节目都是董老收集北京话的阵地,而他的一位同事也成了他义务的北京话老师。为了了解一句北京土话,老人甚至等着这位同事一起下班,在路上二人共同探讨。“这本书出了,买菜时候见到他,他还说又有一个新词,问我知不知道呐。”

    董老也有自己的遗憾,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对于一些新的北京土语因无法掌握而没有收录。“出版社也给我列出了二十来个新词,但是能解释出来的真不多。”董老说例如“鸡贼”他就不明白,“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时间,争取下一版词典里弥补上这个遗憾。”

谁在说北京方言?

    “我想融入北京这个文化氛围之中,所以爱学北京土语。”来自山东的小张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北京土语,并且在互联网上交流着自己的心得。

    小张说,他是从听相声开始接触北京土语的,“相声里很多北京土话我都不懂,所以想学学,觉着挺好玩的。“小张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很希望能够了解并融入到这个文化圈子里来,”即便有了北京户口也不意味着扎根在北京,更重要的是文化扎根吧。”

    小张说自己学习北京土语并不是“忘本”,“如果我身上能够兼容齐鲁文化和北京文化不是更好吗?”现在,唯一让小张头疼的就是正宗北京话跟谁学。

    与小张不同,土生土长在北京的80后小杨则是为了怀旧才重新说起北京土语的。“我的确是故意说的,例如‘自己’我就非得说成‘自个儿’,觉得这样才有感觉吧”,小杨说现在胡同没了,杨树少了,能够见证他们成长的北京记忆也就只剩下北京话了。

    而在网络上,关于北京话的普及帖和纠正帖也越来越多,在百度上也有北京话吧。对于北京话重新回归的现象,一位学者认为方言土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保留语言对生活状态的记录,在文化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过去,方言土语消失速度惊人,这是全球化和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悲哀,现在人们开始从感性的角度重新拾起方言土语,这不是区域文化的封闭,而是一种整合后的再思考,具有进步意义。”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