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山西千年古剧种谋求“中兴”:遗响再飘黄土故道

2015-08-14 09:47:39

字号
8月13日,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龙泉镇窑子上村一片喧嚣,当地组织的文化惠民演出正在该村中心广场上热闹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乡民们多年未见的“道情戏”再次上演,这对村中的老人们来说着实是个很大的惊喜。

神池道情再次上演?!∷瘟⒊∩?span lang="EN-US">

这个流传多年的古老剧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瘟⒊∩?span lang="EN-US">
后台,道情戏演员正在卸妆。 宋立超 摄

813,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龙泉镇窑子上村一片喧嚣,当地组织的文化惠民演出正在该村中心广场上热闹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乡民们多年未见的“道情戏”再次上演,这对村中的老人们来说着实是个很大的惊喜。

锣鼓齐鸣,笛胡相和。在传统音乐伴奏下,表演者们服装华贵,妆容艳丽,时而长袖飘舞,时而唱腔悠悠。台下,村民们搬着自家的小板凳有序端坐,有的叼着烟卷,有的托着下巴。没有掌声,在动听的音乐和唱腔中,只有一张张专注而陶醉的脸。

而在后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神池道情戏”传承人黄凤兰则有点儿忙碌:叮嘱一会儿演员们换装,又看看前台的表演情况,脸庞激动之下些许红润。她说,对自己而言,曾经销声匿迹的道情戏能够再次上演,比什么都重要。

道情是中国汉族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有法曲道情和俗曲道情之分。至清代,道情同中国各地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

神池道情是中国俗曲道情的一个分支。据介绍,金代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全真道掌教丘处机北上传道途经晋西北,留下此门宗教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当地道情戏历经“坐腔道情”、“过街道情”、“风搅雪道情”等多种演变,于清乾隆年间受梆子戏影响走上舞台,成为黄河流域独具特色的道情戏分支。

“神池道情戏于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至顶峰,当地曾有多达110余个戏班,在冀、晋、陕、蒙等多个省份广为流传。”戏曲音乐理论家、忻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武兆鹏说。

武兆鹏表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地道情戏持续发展,成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田间地头,树下墙根,不管是累了还是高兴了,总有人会哼上几句。”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神池道情戏逐渐走向衰落。至2000年,当地所有专业演出曾一度全部停止,创造过多个辉煌历史的道情剧团也因面临困境而解散。这个流传近千年的古老剧种沉寂于城市乡野。

为了神池道情戏的延续,当地民间和官方合力开始谋求“中兴”之路。经过文化部门申报评审,2011年,神池道情正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我们专门成立神池道情艺术研究所;2013年开始搜集民间老艺人流传下来的剧本并编撰成书,以后世流传。”神池县文化局局长王淑文表示。

同时,由民间发起成立的全新道情戏剧团已经走上正轨,期间,当地多名老艺术家、道情传承人全力相助。2015年正月十五,阔别多年的道情戏在发源地再次唱响,轰动全城。

“路已经开始,但路仍有艰难。”黄凤兰指了指台下的观众,“现在喜欢道情的以老年人居多,而我们的任务是让年轻人加入进来,拥有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

面对“传承”难题,黄凤兰表示,她们将把剧团推向市场,并将道情戏的音乐、唱腔进行创新,让年轻人看到其中的发展前景。同时,一个50人的道情艺术班已开始筹备,这将成为该领域第一批年轻力量。

在多方努力下,有着“七弯八转”之称的神池道情戏如今再次飘荡在黄土故道,开始谋求恢复它千年前的辉煌。同时,黄凤兰口中的“延续”也有了希望:舞台上,刚刚18岁的姑娘李芝叶已经在前辈们的带领下表演得有板有眼。

作者 宋立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