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09:34:06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安阳出土商代牛骨刻辞
甲骨文刻辞的章法,基本形式是直书,有右行的,也有左行的。我们现在书法创作的自上而下书写,自右而左排列的章法格局和传统款式,便是由甲骨文最先确立的。殷商人立下的这个规矩,至今已延续了三千多年。在章法布白上,甲骨刻辞的又一特点就是它根据材料的大小、形状和卜辞内容多少及卜兆纹路进行铺张。如有的多条卜辞并列,每条卜辞因字数多少的不同,行首和行尾便不齐平。有些方形字群的多条卜辞,往往排叠成“塔形”结构,错落有致,相当美观。有的整版文辞密密麻麻,犹如繁星密布于天穹,有的布置稀疏,字与字之间距离很大,上中部留出大片空白,仿佛十五的夜晚,月明星稀,给人一种旷达恬静、神清气爽的感觉;有的文字从上直落而下,下部留有很大空间,给人一种飞流直下、一落千里的感觉;有的则将数条辞分成数块字群,以不同的排布方式,分置于不同角落,宛如高明的军师巧布的疑阵,令人莫测虚实。总之,刻辞章法具有天然浑成的效果,渗透着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字与字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各各殊异,行与行参差有序、行文自然、各具姿态,纵横依其势,变化因其形。其虚实相生、率真质朴的艺术效果,极具审美价值,这正是甲骨文章法的实质和精华。
因为刀刻意趣,笔画瘦硬劲挺、锋利峭拔的甲骨文占绝大多数,所以这自然也成为我们欣赏甲骨文之美的主流特质。但是若详加观赏分析,即可发现随着商王、贞人的递更,书体出现分期、分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正如董作宾先生所说:“甲骨文本身,有过二百七十三年的历史,它的书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圆,有的劲峭刚健,有顽廉懦立的精神;有的婀娜多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进而把殷墟甲骨分出了五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字书法风格:雄伟、谨饬、颓废、劲峭与严整。具体来说,第一期即从盘庚、小辛、小乙到武丁时期,这个时期的字以“韦”和“亘”两位史官(或曰“贞人”)之作为代表,“韦”的大字雄伟壮丽、古拙劲峭、刚劲有力,显得纵横豪放、气势磅礴,类似后世颜真卿的书风;“亘”的小字则秀丽端庄、清瘦精劲,在雍容典雅中透露出灵气。第二期,即祖庚、祖甲时代,这个时期字的主要风格是谨饬工整、圆润秀雅,且大小适中、行款整齐,在凝重静穆中透露出飘逸的神韵。第三期即从廪辛到康丁时代,其字主要风格是颓靡柔弱,多野逸草率,但也不乏有“虽潦倒而多姿”、行气爽朗、烂漫天真的佳作,其可视为甲骨文中的行楷。第四期,即从武乙到文丁时期,其风格是稚拙劲峭,一扫前期颓靡之风,在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足的刚劲,峭拔耸立,如钢筋铁骨,“奇巧险峻,气势凌厉”,尤其文丁时期,开始有复古倾向,故其字瘦劲犀利、潇洒自如、风采动人。第五期,即帝乙、帝辛时代。这一时期复古风气炽盛,大字酣洒淋漓、纵横奔放。尤其突出的是小字,结构严密、字距匀整,如王羲之的小楷,整饬隽秀、精致工稳、一丝不苟。
甲骨文的书写以象传神表意,以抽象的线条作为对形体模拟的升华,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字的神采和意味反映了自然的内在生命精神。这种意象既是书家感悟自然物态的结果,同时又寄托着书家的情感。正如朱志荣先生所言:“甲骨文既与感性自然的神态相契合,又与主体的心灵情状相契合。既妙同自然,作为自然生趣的象征,又表现自我,在线条律动中包含着主体的意味、情趣和精神风貌?!?/p>
三、甲骨文笔墨书法
甲骨文本身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但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比起金文、小篆、隶、行、草、楷各种书体的书法来,它又是最年轻的一种门类,它以20世纪20年代罗振玉编写的《集殷墟文字楹帖》为开端,开始尚仅限于兼擅书法的文字学家,后来逐渐扩大到书法篆刻家队伍。由于甲骨文发现在小篆和金文大盛的清代末期,书写甲骨文者又多是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和篆书专家,所以写甲骨文多借鉴小篆和金文写法。而且正是具备了小篆和金文的坚实基础和深厚功力,才能下笔落实,提笔、运笔稳健,线条才有力感、质感和美感。正如沙曼翁先生所言:“学习甲骨文字,一定要多见原拓片(即甲骨龟板的实物拓本),同时也要学习金文和小篆,这对了解甲骨文字的用笔极有好处?!比缤跸?、商承祚、容庚、陈恒安、潘天寿、陆维钊、柳诒徵、游寿等多以裹锋绞转的金文笔法,写得凝重古雅。罗振玉、丁辅之、丁佛言、邓散木、徐无闻等学者书家,其甲骨文书法虽然由于各自用笔轻重疾徐和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而呈现出清劲、隽秀、典雅、浑穆、庄重等不同风貌,但都是掺以小篆笔法。一些谨严学者如董作宾、叶玉森、潘主兰则在笔法上模仿刀契之痕。由于他们学养丰富,功力深厚,所书甲骨亦自成一格,具有简约、清劲、挺秀之美。但后世初学者多过分追求中间粗两头尖的刀刻效果,而堕入图案描摹的“柳叶”“枣核”状恶俗中。另外一些甲骨文书法家,既充分发挥毛笔书写性能,又追求甲骨文契刻神韵而非描摹刀刻形迹。这种风格以简经纶、沙曼翁、杨鲁安、刘顺等先生为代表。另外,还有一些以画家大写意夸张笔法书写的甲骨文,绞锋散毫齐上,涨墨枯笔并举,酣畅淋漓,节奏强烈,冲击视觉,虽亦独具风采,别有异趣,然有违甲骨神韵,难入甲骨书法正脉主流。沙曼翁先生也有相关论述:“书写甲骨文要注意用笔直率,不要顿、挫,线条要求清挺、劲遒和秀润,千万不能粗野、狂放。”限于篇幅,我们从书法艺术角度,选取几位不同风貌的代表书家及作品,简略地予以介绍欣赏。
1、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罗振玉不仅是位居“甲骨四堂”之首的甲骨学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也是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书法家。由他编撰的甲骨文集联对甲骨文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对甲骨文书法的开拓传播之功,当居第一。其心存“传古”,严守中国传统道德准则和美学核心——中庸,体现在书法艺术上,即要求“温柔敦厚”“中和为美”。他以体势开阔宏伟、结构谨严的一期卜辞为宗,掺以中锋小篆用笔之法,秀美而不失遒劲,华雅而不失朴质,从而形成了峭拔遒劲、典雅安详、温润含蓄、敦厚秀美的艺术风格。也有人认为罗氏把甲骨文写成大小一样、排列整齐,未见疏密错综之致,只能算是以甲骨文字形写成的篆书,或谓小篆式的甲骨文。
2、丁佛言(1878—1930),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丁佛言不仅能写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权量诏版文、陶文、汉镜铭文、泉货文等风格各异的篆书,也能写隶书、楷书、章草、行草书等书体。他注重甲骨拓片的临摹传写,尽力保持甲骨文字舒展修长、刀笔拗峭的特点,同时他又不拘于甲骨文的刀笔特征,而注入了自己对笔墨甲骨文书法的理解与随字赋形的运笔意趣。他以甲骨文契刻的书风为基调,用笔转折方刚、斩钉截铁、毫芒雄健,结体疏放,章法安排参差错落,颇能反映甲骨文字契刻挺拔奇崛、深厚雄强的风韵。
3、简经纶(1888—1950),祖籍广东番禺。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取法于甲骨文第一期、第五期文字风格,既有端庄典雅、疏朗奇肆神态,又不乏纵逸多姿、隽秀爽利气质。其结体宽绰自如、空阔疏落,中宫放开,但又不过分伸展,有收有度。文字点画皆方中寓圆、方圆相参,笔法简捷,线条匀净,较好地把握了甲骨文本身契刻风骨与笔墨再现甲骨文字意趣的艺术特征。从整体上欣赏,其甲骨文书法写得孤高峻洁,开合有节,既疏朗博大、风度娴雅,又清劲有神、气息高古。
4、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凹坠撬奶谩敝?。董作宾由于研究的需要,对甲骨文字形曾作了大量的摹写工作,他对殷墟甲骨文字的艺术美有较高的体认、评价和创作实践,于甲骨文书法艺术大有贡献。他的甲骨文书法多取法于第一期卜辞的风格,并集卜辞中朱书墨书的丰厚风格于一体。其书法落笔粗、收笔细,笔致秀朗,温润丰满,骨肉停匀。字体整肃峻峭,形态变化自然、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瑜中微瑕是略显用笔软、笔力弱,线势不盛。
5、潘主兰(1909—2001),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福州。他毕生致力于甲骨文字的研究,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力,能以有限的甲骨文字书写长篇诗文,实属罕见。潘主兰创作了大量“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把甲骨文形体特征和盘托出,善于将刀刻之瘦硬锋利的风格以长锋羊毫毕露于纸上,再现了殷商文字的原始性、神秘性、奇妙性。若苛刻要求,其笔法或许略嫌单调,用字偶尔不规范。但最应为人称赞的是他在章法布局方面有许多新的创意,布白呈均衡式但能自由构筑,字距参差有别致,行距疏宕有余韵,情驰神纵而任其往来,意出尘外,奇生笔端,古树新花,叹为观止。
6、沙曼翁(1916—2011),满族人。他的甲骨文用笔如刀,尤其在用墨方面有重大突破,其中的破墨、宿墨和水的运用,增强了线条的墨色变化,层次多变,苍润华滋,填补了由于线条纤细所带来的单字结构布白上的单调。其作品质朴中充满了睿智和灵气,精巧中蕴涵着丰厚和雅致,深具甲骨文神韵。
7、刘顺(1950—1998),河南安阳人。刘顺生长在殷墟甲骨文故乡安阳,所见甲骨实物甚多,深得个中三昧。其书写内容多自撰诗联,甲骨文书法空灵简古、爽朗隽逸,形成了自己挺劲而又蕴藉的甲骨书风。他擅用行书笔法,用笔快捷洗练,线条似乎没有表面上的挺直和刚劲,全以“柔毫”为之,但却是外露柔闲,中含挺劲。既体现出甲骨文的“刀笔”特色,又有毛笔书写的笔情墨趣。结体巧妙地将甲骨文的结构部件进行恰如其分的移位、变形、夸张,甚至适当地采用了装饰性手段,使甲骨文的造型挺拔而又生动、活泼、秀美,通篇透露着举重若轻的潇洒浪漫,掩饰不住的空灵飘逸,在书法界独树一帜。
笔者学习甲骨文书法有年,今不揣浅陋,将诸位师长的勉励摘录数语,以为鞭策。刘恒:“在刘颜涛的笔下,点画的轻重虚实、字形的大小聚散,墨色的浓枯燥润,都显得变化丰富而又和谐统一,看上去率意自然。古老的甲骨文在他的手下实现了由刀刻向笔墨的成功转换,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写技巧而获得了新的表现?!崩罡仗铮骸把仗蔚募坠俏脑诓陨凶⑷肓饲逅纯於磷?,有一种逸笔草草而又从容不迫的美,他用笔轻灵,不着死力,写得放松,解脱了原范本契刻的形态,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表现自然书写的美,用笔起止脉络清爽,在逸笔爽爽中使人感受到甲骨文质朴天然的古趣和劲健典雅的神韵?!?/p>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