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17:14:42
一本书,可以成为下午茶时间的消遣,可以是开启一个孩子美梦的晚安故事,可以是古训里让人进步的阶梯…… 这些比喻,都是身处在城市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身旁,阅读资源如洪流,我们从不觉得渴。
如果把视线投向边远山区,甚至是北京的郊外,那些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打工子弟学校,阅读生活与这些美好的意象无关,孩子们能接触到的图书,只有摊在旧桌椅上的被翻烂的课本。而图书馆,更是他们充满无限渴望但却遥不可及的梦。
当然,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并不能成为借口,教育慈善也不是空洞的概念。有人在力图做一些实际的努力,为乡村小学捐一间不一样的图书馆,让这个空间成为每一个孩子童年里可以放置梦想的地方。
本期青阅读,带您走进两间乡村小学的图书馆,也带您走到两群希望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做实事的人的身旁。这个故事涉及在阅读的孩子和村小里的教育。现状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我们相信暖流流过冬季,春天会在前方。
城与乡,有多远的距离,不是地理的概念可以丈量的,但当我们翻开同一本书,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飘到偏远山村的一朵蒲公英
张老师打开“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门,穿着羽绒服的孩子们小跑着冲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架前,拿起一本书,兴冲冲地坐到小板凳上。在被设计得极富童趣的图书馆,孩子们沉浸在故事里,屋外的雾霾,室内的低气温,社会学课本里描述他们的“打工子弟”、“贫困地区”、“希望小学”这样的字眼,与他们无关。
这所名为京瑞学校的民办小学位于北京昌平,距离市区30公里,招收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孩子,目前有300余孩子在此就读。马瑞刚校长在北京办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有20个年头,他18岁登上家乡河南省一所村小的讲台,后来到北京做了一阵子生意,有同在北京打工的老乡跟他说,孩子没有人管,他没有犹豫地重新办学校,当校长,做老师。曾经,他的一间由民房改建的教室里,三个年级的孩子挤在破旧的桌椅前上课。时间慢慢过去,京瑞学校不断扩大,人最多的时候曾有1000个孩子,条件依然简陋,但马校长还是坚持给学生腾出一个阅读角。因为经费有限,书架和书是校长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即便书本已经泛黄,旧杂志已经残破,但孩子们看得认真。
图书角的情况在2013年有了变化——蒲公英乡村图书馆来到了京瑞学校。学校找出50平方米的小屋,交给这个播撒知识种子的机构。他们让这个小小教室变了样子——3000多本书分门别类摆放在白色的书架上,朝外摆放的封面让这个空间十分浪漫。实木桌椅和木地板及小块地毯配合得十分利落。黄色的墙壁上有一幅巨大的画,画的是森林里的动物在听兔子爷爷讲故事,阳光穿过绿色的窗帘洒在一台电脑上,柔和而温暖。 “这个图书馆虽然不大,但最起码孩子们坐在里面舒心、敞亮,都是好书、好绘本。孩子们喜欢看?!甭硇3ばτ厮?。
截至目前,这样充满童趣的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在中国还有120多座,除了在北京的两所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数蒲公英图书馆分布在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里。这个由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创办的、旨在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与教师创建优质图书馆的项目始于2008年8月,创始人杜可名向青阅读记者讲述了图书馆落地生根的故事。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两年后,杜可名到美国留学攻读儿童发展。一次在美国平民社区“一元超市”结账时,被店员的一句话打动,“店员问我要不要买一样东西放进一个纸箱,他们会负责送给需要的孩子?!倍趴擅嫠咔嘣亩良钦?,这和她之前在国内有限接触到的慈善都不一样,“在美国,即便到一元店消费的人,自己经济状况都不算太好的人,依然可汇聚很小的力量去帮助其他人?!闭飧鲆辉甑闹较渥?,让她从此走上了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做教育慈善的道路。
什么书真正适合孩子,对老师有用
浏览书架上的书目,以及书本的陈列方式,会发现这间图书馆和传统学校阅览室里的严肃氛围有些不同。除了摆放方式的活泼,书籍类别中外国引进绘本及自然科学类图书占多数,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艺术类的书籍也有相当的数量。细看一下,书目的质量很高,绘本大多是获过国际绘本奖或者知名绘本作家的作品,譬如以自然主题见长的日本作者松冈达英的《我们的花鸟朋友》,其余本版书也都是来自国内知名出版社。传统学校阅览室书架上常见的某某名著集锦、某某简史类作品,这里一概没有。
“我们坚持选择出来的图书中的价值观是‘以儿童为本’的,是让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书。”杜可名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选书的原则。多年前,曾经“借力”为乡村学生捐书的她被一个知名机构气得火冒三丈,“他们给小学孩子寄去的书甚至有《王阳明全集》,大多是出版社的压仓书,很糟糕。后来觉得既然别人靠不住,那就自己来?!彼M嬲⒆友≡袷屎纤强吹氖?,“包括是否是自然的儿童视角、语言的水平、译者的水平、绘画的风格,以及印刷的质量,一些很小的细节都会成为我们选书的门槛?!逼压⒌耐哦佑性诔霭嫔绻ぷ鞯耐楸嗉?,也有儿童心理研究者,“全部的书我和同事都要亲自看一遍再决定能不能放到图书馆。”
京瑞学校的蒲公英图书馆里,孩子们拿着不同的书,晓燕在看一本昆虫百科,佳妮则拿着一本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拔蘼凼窍绱逍⊙?,还是打工子弟学校,他们的一些外部条件可能和城市里的小学有差距,但是书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能让所有孩子进入同一个美好的世界?!倍趴擅怠?/span>
图书馆北墙,摆放了一排书柜,这里是给老师们阅读的区域。这也是每一间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里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类譬如《读懂幼儿的思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教儿童学会思考》等,心理类譬如《少有人走的路》、《非暴力沟通》、《学校里的叙事治疗》等,以及休闲类譬如《明朝那些事》,包括儿童常见病的医疗类书,都在书架上?!跋绱宓睦鲜Υυ诒冉掀У牡胤剑钪杏龅轿侍馐笨赡芑岽诱庑┦橹械玫桨镏??!笨悸堑狡断绱逍⊙У奶厥庑浴母改父弑壤荚谕獯蚬ぃ⒆用窃诩矣胱姹采?,蒲公英在书单里加入了如何与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沟通的书籍,供老师们学习,“乡村老师这点和城市不一样,他们客观上就是留守儿童童年生活中相处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成年人,我们希望老师通过阅读和培训,能更加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
图书馆的空间,也体现了杜可名想要传递的教育理念,关于对儿童作为人的尊重、关于美学养成、关于对知识的敬畏。他们把图书馆装修得很有亲和力,是整所学校乃至整个村庄最舒适的地方,希望孩子们因此对图书馆产生向往,“让孩子们被环境吸引,愿意在这里读书”。图书馆门口贴着温馨提示——“洗干净手,穿上鞋套”?!罢庑┬∈潞⒆用窍衷诳赡懿痪醯糜惺裁?,但我希望这些习惯自然地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他长大后,但凡涉及书和阅读,以及阅读环境,就不会再看得上粗糙和劣质的了。这些影响会是长远的。”杜可名说。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建好图书馆并不是杜可名的最终目标,在蒲公英乡村图书馆背后,藏着她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一点小小的野心。蒲公英会在图书馆所在的小学组织教师的培训,让老师们对孩子有重新的认识,让学校生活回归到她所认为的正常状态?!拔倚∈焙蚪邮艿慕逃杏行├鲜苌侔蜒比丝?,老师没有看到教育中理应充满人性光辉的那部分,学生是被异化的机器。我希望能通过我们和老师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原因,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学习观。” 她想让老师们明白,儿童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在一所乡村小学老师反馈的教学记录中,她欣喜地看到事实佐证了她的想法:学生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一只硬壳的昆虫,“传统的老师会不以为然,但是接受过我们培训的一个老师会抓住这个好奇的契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只虫子的名字。”那个孩子跑到图书馆,很快地找出来了。在提到“自然”的学习时,孩子自发提出要去真正的自然中学习。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们自己给校长写信,让校长同意他们的计划;还列好了出行计划,从考察目标,到携带物品,到安全注意,考虑非常周全?!倍趴擅芍宰院溃昂⒆用鞘怯凶约旱南敕?、有能力、会解决问题的主体,老师意识到孩子的能力,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老师?!?/span>
听起来这像是一场发生在乡村的成功的教育实验。抱持“以孩子为本”固然没错,但是看上去浪漫的带有西方色彩的教育改革可以降落在每一所学校里吗?在现实面前,答案未见得一样。一百多所学校里,认可并实施这样理念的学校不在少数,但京瑞学校的马校长,在图书馆里向记者讲起他眼中打工子弟学校的痛点:“干了一辈子教育,我说实话。国家的应试教育不改革,孩子们,特别是我们这些打工子弟如果想跨进大学的大门,必须靠分数。一分之差,你就在门外?!彼担约翰辉敢夂翱诤?,也并不是否定素质教育的重要,“只是实打实地让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离开北京回到原籍参加考试的时候不比别人差?!倍运?,他所面临的困难,学生的流动性和老师的流动性,是锋利的现实。
当然,看到孩子们愿意在图书馆里度过午休时光,马校长也油然欣慰。他深知阅读能给孩子带来的广阔,就像一本《新华字典》为他打开的世界一样?!拔叶潦榈氖焙颍思副拘∪耸橹?,几乎没有书,三年级我写信给在北京的姨夫,托他寄一本《新华字典》给我。我后面几年都在读这本字典。现在还保存着?!甭硇3じ嫠咔嘣亩良钦?,过去的阅读经历让他明白阅读的珍贵,“能让孩子们在学业之外多看一点是一点”。
三年级(1)班的孩子们在图书馆里找到了自己想看的书,和他们聊天,孩子们想成为科学家、画家、探险家、宇航员的心愿,想考上北大、清华的梦想,让这间没有暖气的屋子变得并不寒冷。一个小女孩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搬运工,妈妈负责照顾姐弟俩?!拔蚁不独凑饫?, 每次在图书馆都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彼掷锬昧艘槐咀匀话倏疲锩媸且桓龇岣坏亩锸澜?,“寒暑假和父母回老家的时候跟着表哥上山,很多动物都认识了。”
可欣是这次考试的班级第一名,她给记者讲了一则她在图书馆看到的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一个女孩很喜欢跳芭蕾,但是因为脚太大,老师不让她跳舞了,这个女孩后来去餐厅当服务员。有一次她在餐厅给客人跳起舞来,她特别开心,跳得特别好。当天芭蕾舞团的人也在这里吃饭,看到她跳舞觉得非常厉害,最后她重新回到舞台。她再也不在乎那些评委说过的话了?!笨尚烙械阈呱厮?,“这个故事告诉我,人和人都不一样。不能小瞧别人。”她的眼睛清澈极了。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