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208坊: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再莫错过这个机遇了

2016-12-20 17:08:53

字号
日前,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地,西安等11座城市夺得这一称号,这也是西安继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自贸区、统筹科技资源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机遇。

日前,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地,西安等11座城市夺得这一称号,这也是西安继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自贸区、统筹科技资源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机遇。

那么,高大上的“国家中心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请坊友戳下图↓↓↓

01.png

“国家中心城市”蕴含的潜力和磁力,不可小觑。由于西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自本世纪初,国家对于西安的扶持已多到让一些城市“羡慕嫉妒恨”。但机遇终归是机遇,如何拉动发展引擎,却并不是一纸政策那么简单。

那些年的机遇,西安,都抓住了么?

曾经有一波机遇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

“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笑傲江湖

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安本该是这项战略最大的收益者,但成都却因此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坊妹特意查阅了西部大开发伊始西安和成都的GDP,以2000年为例:西安646.13亿元,成都1312.99亿元,两个城市的差距约不到700亿;但西部大开发十年后的2010年,西安的GDP上升到3241.49亿元,成都为5551.3亿元,相差2000多亿元!

“关天经济区”批复,郑州崭露头角

2009年,“关天经济区”批复通过,如果用“量身打造”来形容这次机遇,也不为过。但在2012年,国家又批复了“中原经济区”。前脚还在西部大开发里和成都竞争的西安,又遇到了郑州这个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两个城市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1995年,郑州GDP386.4亿元,西安330.35亿。但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这两个城市的GDP为:西安4166.68亿元,郑州5638.5亿元。差距由原来的50余亿元,拉大到约1500亿元,30倍!郑州甩了西安好几条街!

“一带一路”战略,西安准备好了没?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起点,西安灿烂的历史文化确实可以“秒杀众生”。但要抢占丝路经济带上的先机,郑州成为西安绕不过去的“敌手”:同样的“内陆港”城市,“一带一路”辐射地。两个城市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货运班列便是一个典型。

西安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以来,已累计开行231列,合计运输货物34.8万吨;郑州的郑欧班列目前已达456班,总累计货值21.91美元,货重20.84万吨。虽然在累计货重上,西安超出了郑州,但西安的货物附加值,坊妹还没有在媒体公开报道上查阅到。不过在另一份对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四个城市的国际货运班列的对比材料中,坊妹发现,郑州的货物附加值在4城中更高。

“一带一路”战略,西安能否抓得紧,坊妹也是着实捏了一把汗。

“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能否打得赢?

此次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西安get到的又一得天独厚的机遇,但同时,又可以说是另外一个挑战。且看这11个城市的分布:

东北地区:沈阳;西北地区:西安;华北地区:天津、青岛;中部地区:郑州、武汉;华东地区:杭州、厦门、南京;西南地区:成都、重庆。

如果将11城市从经济、人口、土地这因素对比来看,西安会处于哪个阶段?

11“国家中心城市”GDP比较:西安增速较慢

02.png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西安的GDP近年来持续稳定增长,但增幅并不大,以2014-2015年为例:重庆增幅最高约1500亿元;西安不到400亿元居倒数第二,沈阳、厦门增幅约200亿元排最后。

GDP增幅从侧面说明的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小。同样位于西部地区的重庆,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成都也是佼佼者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以及极其发达的实体经济可谓动力十足。坊妹曾在这两个西部城市求学、生活、工作近五年,更是感同身受。而西安依托自贸区、交通枢纽等区位优势虽也是稳步前行,但增速缓慢,劲头不足,在11城中略处下风。

城市人口比较:西安能否“留得住乡愁”?

03.jpg

人口红利给城市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也是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从人口增速上来看,天津、成都明显快于其他城市,这正是城市魅力和粘合力的一个体现。而西安虽然基数较大,但增速不快,一直在800万人左右。除了省会城市的粘合与吸附作用,西安发展能否“留得住人”?

土地供应比较:西安不温不火

04.png

增加土地供应量也是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运用的重要手段。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城市发展的空间储备和能量。从这张表可以看出,从今年5月到11月,天津、重庆、青岛和武汉的成交活跃,总量都超出了千万。而西安并不处于前列。

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对它说三字:抓紧你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与考验?!肮抑行某鞘小闭庖徽?,西安能否扳回一局?应该从哪些优势入手?

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一张特色“底牌”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其中一个便是“加强文化建设”;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也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新任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也强调要把西安建成“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无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西安最不可小觑的优势。2014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46.1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6位、与GDP总量在全国位次一致,居西部第2位。总体达到了西部前列、全国中等偏上水平。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也明确了文化产业目标: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中华文化的瑰宝偏爱陕西,而陕西80%的文化产业资源馈赠给了西安。如何运用好文化名片,做好文化+无限可能,以文化软实力为又一杠杆撬动经济增长,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军工和高新技术产业vs科研力量 ,“王牌”新动力

西安是全国第一大军工城市。我国11大军工集团中就有8家在这里西安投资布局,汇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7300多项技术成果。2015年底,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军民融合类上市企业超过20家。

如何依托强大的军工背景,云集的高校人才和航空、航天的科研实力,发展高精尖的新型科技产业,是打开西安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阀门”。

“丝路”起点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跳板”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地理优势;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使西安处于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西咸新区、国际港务区、自贸区的建设,是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又一个支撑。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向全国、服务全球,构建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灵活高效的开放合作载体,是跳出“城墙”思维,实现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曾经有一波珍贵的机遇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后悔莫及。如今"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给了我又一次机会,对它我只能说三个字:抓紧你!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