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四川深山藏“天书对联” 恐谜题未破解就消失

2016-12-21 13:45:13

字号
“毗卢寺”建于明代,现改名为佛洞寺。洞门外阴刻着两副对联,一副为汉字,上联是“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下联是“不是仙不是佛不是物”。另一副既不是汉字,也不是藏文和满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前往辨认。

资阳市安岳县深藏绝版佛经,?;と从龇缁?、渗水等世界性难题,30余年过去,当初发现时的40余万字,现在清晰可辨的仅30余万字。12月19日,华西都市报对此进行报道后,安岳县81岁的老石刻专家唐承义向本报反映,该县深山还藏有一副“天书对联”,国内书画专家、日本学者等相继前来辨认,目前尚无人认出,因为风化等原因字迹模糊,“如果还没破解谜题,实物就消失了,实在是可惜?!?/span>

安岳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岳石刻“古、多、精、美”,10处为国家级文物?;さノ?,但风化、渗水、裂缝、危岩等是普遍问题,“希望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把这笔财富永久保留下去?!?/span>

佛洞寺“天书对联”上的文字颇似动物图案。

谜题1

14字“天书对联”常年裸露已毁一字

离安岳县城约60公里的合义乡纸厂村,该乡中心小学后山之上,树丛中隐藏着一块巨石,石头刻有门洞,上书“毗卢寺”三字,内约10平方米,供奉佛像。

“毗卢寺”建于明代,现改名为佛洞寺。洞门外阴刻着两副对联,一副为汉字,上联是“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下联是“不是仙不是佛不是物”。另一副既不是汉字,也不是藏文和满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前往辨认。

当地民间传说,在刻此对联之前,洞内两侧壁埋藏了两件宝贝,刻了两副不能辨认的对联,以示宝藏之处,后来其中一副已被聪明者释读显出汉字,因此宝贝被取走一件(洞内右侧壁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另外一副至今无人能识,故还是原文,左侧宝贝也未被取走。

唐承义说,上世纪80年代,“天书对联”14个字全部清晰,他拍成了照片,邮寄给全国多位文字专家,回信多是“鸟兽文”“龙凤文”“绘文字”等,但无一人解出对联的真正含义。1985年,日本学者高岛秀实来此踏访,将此联拓片带回日本,请东京博物院东方课专家辨认,最终也只是答复“绘文字”三个字。

记者看到,该联上下联分别为7个字,每个字都像动物图画,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老鼠,当地人称为“耗儿字”,其中一个字已毁坏,剩下拳头大一个缺口。由于对联裸露在外,加上自然风化,剩下的13个字已略显模糊。

安岳县石羊镇的“大般若洞”,洞顶正中刻有一个大圆圈,圈中勾刻了一正一反两个人字。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倒算是活神仙”的说法。

谜题2

700年前石刻怪字龛窟渗水裂缝严重

说到安岳石刻怪字,当地人立即会提到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6公里石羊镇的华严洞。这里的摩崖造像刻于宋朝,主要是“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大龛窟。两大龛窟的石刻造像上方均刻有一个大字。华严洞上方阴刻巨大的“唵”字,是佛教六字真言首字,但大般若洞上方的阴刻大字,至今无人识得。

这里的文管员于明强介绍,大般若洞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窟,洞顶部并排刻有直径2.2米的一正一反两个“人”字。当地人中流传着“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算是活神仙”。

唐承义说,该字约刻于700年前的南宋(公元1240年左右),“字外面罩着一个大圆圈,应该是代表宇宙,但两个颠倒的人字读什么就不知道了?!碧瞥幸逶楣簧僮柿?、典籍,均没找到恰当的读法和解释。“全国书画协会的专家、文字专家、佛学专家都来辨认过,都没有肯定的说法?!碧瞥幸逅?,有专家认为是字,可能是“化”或者“印”,有专家主张是佛道合宗的印信和符号。

这一处遗迹同样面临渗水等“疑难杂症”。“特别是华严洞天顶渗水、裂缝严重?!庇诿髑克担隙刺於ピ词且豢檎?,后来风化掉落,上世纪80年代采用钢筋水泥重新做天顶,但水泥天顶时间久了就会裂缝。

安岳县城东55公里处的孔雀洞后山顶上,建有一座经目石塔,塔高15米,分三层八面,每层有亮柱8根,柱分8面,有6面刻佛经经名,共144部佛经名。

谜题3

国内独有经目塔144部佛经名风蚀严重

尤为让人觉得可惜的,是一座位于安岳县城东55公里处的经目塔。该塔建于晚唐,因地处川渝古道要塞,北宋时期香火十分旺盛,塔高15米,分三层8面,每层有亮柱8根,每根亮柱分为8面,其中六面刻有佛经名,共144部佛经名。唐承义说,据他走访统计,修建如此高大且建造工艺如此特别的,国内仅此一塔。“它有塔心柱,以及四面环绕便于绕转礼拜的外廊,很符合早期佛塔的特点?!?/span>

该塔第一层檐下,有塔名“身舍利”。唐承义说,完整名称应为“真身舍利塔”,“没有火化,也说明这塔大有来头?!?/span>

记者看到,该塔并无遮风挡雨设施,第三层塔柱上的经名几乎风化完,只有第一层塔柱上的经名大部分清晰可辨,可以看到经名的“经”字写法多样。“缺乏日常?;?,风化十分严重,尤其是背面文字脱落过半。”文管员周世夏说,现在已不能知晓144部经书全名,只有1957年曾有人前来拍过照。“估计只有他拍全了,但不知此人是谁。”

安岳孔雀洞后山顶上的经目石塔,受风化严重,还曾遭受过人为破坏。

安岳如何破解文保难题?

石窟石刻?;ぷㄏ钍缘?/strong>

或将提供文保经验

针对石刻风化、渗水等问题,安岳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缺资金、缺技术,保护工作很难有新的进展,“可惜安岳石刻也未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ぷㄏ钍缘??!?/span>

今年5月,来自四川省文物局的消息显示,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还阍Х鹧潞腿适倥=钦荒扇搿按ㄓ宓厍呒笆瘫;ぷㄏ钍缘恪保呵Х鹧陆攵圆驶婧涂唛鼙;そ锌萍脊ス?,牛角寨将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

与安岳相近的眉山仁寿县,石刻造像所处环境与安岳相似。仁寿县文物局介绍,该县高家镇的牛角寨大佛已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ぷㄏ钍缘恪?,预计五年内将进行全面的?;ず椭卫?,千年大佛将恢复它以往的“颜值”。

仁寿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牛角寨试点的治理耗时约五年,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

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说,目前我国文物?;ば幸?,在生物方向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潮湿地区生物防治的复杂与艰难性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下阻止生物生长,至今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技术。这次研究不仅是牛角寨石窟?;に匦?,也填补了潮湿环境下,石质文物生物病害治理研究的空白,将为川渝及全国文物?;すぷ魈峁┲С藕徒杓??!?/span>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