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朋友记忆中的陈映真:他承受了好几重的孤独

2016-12-22 16:00:31

字号
“文学毕竟要给失望的人以希望,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div>

cbd2eacc-8a09-4bc9-9892-5456378d1501.jpg

陈映真(右)中风后,赵遐秋(左)夫妇经常承担着外界和陈映真的纽带工作。(赵遐秋供图/图)

“文学毕竟要给失望的人以希望,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

——陈映真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灵车,在八宝山殡仪馆的大院停了一小会儿。遗孀陈丽娜坐在副驾驶位置,捧着他的遗像,形容悲戚。院中的悼念者,有些向灵车鞠躬或双手合十,陈丽娜极轻微地颔首,好像还礼。

提到陈映真时,陈丽娜大多称呼他的原名“永善”,“陈映真”原是他早夭兄长的名字。陈映真的遗体,在她身后的棺椁中。作家留下遗言,希望将骨灰撒入黄河。灵堂没有哀乐,而在播放他朗诵小说《铃铛花》的录音。临近尾声,悼念者们合唱起《安息歌》。

《铃铛花》的故事发生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安息歌》则是诗人成幼殊的作品,1945年为昆明“一二一”惨案而写。“白色恐怖”时期,《安息歌》流传于台湾部分监狱。有的囚犯被押往刑场,牢友为之吟唱:“安息吧,死难的同志,别再为祖国担忧……”

2016年11月22日下午,陈映真于北京去世,享年80岁。台湾作家吴念真两天后在脸书贴文悼念:“就像独行在暗黑寒冷且不知所终的山路上,少数仅存的灯光又熄掉了一盏?!币淮畏锰钢校掠痴嫠倒骸拔难П暇挂娜艘韵M?,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span>

2006年6月,陈映真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来北京,担任客座教授,计划开办关于台湾文学等课题的讲座。本来计划11月回台湾,参加纪念友人的画展。然而9月26日,他在北京住处摔倒,而后两次中风。他做过几次心脏手术,身体状况不佳,经中风打击,语言能力受损,仅左手可以写字,再未完全复原,生命几度垂危。

可敬的论敌

在陈映真生命的最后19分钟,好友曾庆瑞托着他的手。曾庆瑞记得很清楚,陈映真去世前14分钟,左手一根手指微动了一下,体温慢慢低凉,医疗仪器上的数字逐渐归零。14点29分,仪器显示“无搏动”和“心动停止”。

当天,全国侨联和中国作协领导先后去病房吊唁,包括中国作协主席铁凝。2010年6月,陈映真加入中国作协,成为首批台湾会员。不久,他担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2006年9月25日,陈映真中风前一天,曾庆瑞、赵遐秋夫妇在他家做客。夫妇两人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与陈映真保持了26年友谊,并把反对“文学台独”当做共同事业。陈映真靠床休息,曾庆瑞陪他聊天;陈丽娜与赵遐秋在厨房忙活。曾庆瑞注意到,陈映真的嘴有些歪斜,当是中风先兆。

那天,他们俩谈了两件事。

其一,以陈映真200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忠孝公园》为主,连同其他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曾庆瑞撰写剧本,解决制作团队,再一起考虑投资问题?!啊吨倚⒐啊肥撬笃诘男∷担谔ㄍ謇唇?,无论哪方面都非常有代表性。象征或影射的意义,比其他任何一部小说都要集中,很尖锐鲜明?!痹烊鸶嫠吣戏街苣┘钦摺?/span>

在小说里,台湾人林标于1944年被征入日军参战。他内心抵制“皇民化”,报到时却被宣布为日本国民,与日军一同经历了残酷战争。日本战败,他突然成为战胜者。1970年代,他与一起被征入日军的台湾老兵要求战争赔偿,却因丧失日本国民资格而遭驳回,台湾当局又不愿出面。经历了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的几重身份转换,林标至死也没弄清“我是谁”。

陈映真曾告诉赵遐秋,《忠孝公园》写到最后,他内心痛楚,头脑空白,精疲力竭地呆坐在书桌前头。

其二,是陈映真和陈芳明的“二陈论战”。陈芳明被视为“文学台独”的代表人物,陈映真先就他的文学史观加以批评。1999年和2000年,两人在四期《联合文学》杂志上论战两个回合。1984年到2001年之间,他们至少有四次重大论战。

陈映真和曾庆瑞讨论,该如何批评陈芳明正在撰写的文学史,也许公布一章就批一章,也许等全书出版再批。然而,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2011年出版时,陈映真已重病在身,无法完成夙愿。

陈映真去世当晚,陈芳明在脸书发文,称许对方是“生命中可敬的论敌”及“年少时期的文学启蒙者之一”?!俺鲜道此担掠痴娴睦肴?,我内心有一种惆怅,更有一种寂寞感?!背路济餍吹?。

那天下午临出门,曾庆瑞嘱咐陈丽娜,近几天一定特别小心,千万提防摔跤。不幸,转天坏消息就来了。

“这话算道歉了吧”

在曾健民心中,年长自己13岁的好友陈映真如同“兄长”,而这种角色在台湾社会正逐渐消失:照顾周围的人,有美食和好机会都一定分享,照团体照站后面,绝不坐正中间。总之,“人格的完成度是相当高的”。

“他的一生,所有实践,包括文学、思想、行动,实际就是把台湾的真实告诉大家?!痹∶褡芙岬?。他是牙科医生,还担任台湾社会科学出版社及《方向》丛刊的总编辑。

诗人施善继则记得,陈映真话不多,但和蔼可亲,每次上门都提着伴手礼。陈映真还时常鼓励他,用闽南语问:“你还有没有写?”

2006年之后,施善继再没见过陈映真?!耙缴底詈貌灰笥?,怕感染或激动,病情会恶化?!笔┥萍滔蚰戏街苣┘钦呋匾?。有一年中秋,作家周良沛走到了医院门口,但陈丽娜转述医生的意见:因为陈映真高烧,没法让人去探望?!八谛暮芙景?,不愿意别人看到他这种形象。”周良沛猜测。

1980年代初,经施善继介绍,周良沛结识了陈映真。他比陈映真年长五岁,陈映真喊他“同志哥”。后来,他阅读了陈映真创办的《人间》杂志,刊物上的环保报道,现在想起来仍惊心动魄:“破坏环境造成的情况,对大陆来说,简直是个预言。是对人类整体的关怀,不完全是政治的。”

曾庆瑞和赵遐秋夫妇,经常承担外界和陈映真的纽带工作。陈映真老友寄书来或询问病情,往往要通过他们。他们还记得初见陈映真的情景。

1990年2月,陈映真率“中国统一联盟”代表团访问大陆,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巴沉背闪⒂?988年4月,陈映真为创盟主席。往后,他来大陆的频率越来越高。

那年9月,“统联”成员计划来北京观看亚运会。台湾朋友周锦提前拜托赵遐秋,为陈永善等人预订人民大学招待所。当时,赵遐秋已经看过陈映真1980年代的小说《山路》,但还不知道陈永善是他的原名。后来,招待方另外安排了和平宾馆,陈映真打电话来说明情况,表示歉意。

亚运会开幕式后,曾庆瑞、赵遐秋夫妇去和平宾馆拜访“统联”秘书长钱江潮。钱江潮叫人把陈映真找来。陈映真高高大大的样子,兴致很高,显得格外喜欢与大陆知识分子聊天。10月3日,陈映真返回台北前夕,夫妇俩带着小女儿曾子墨去饭店看望陈映真,一同吃月饼过中秋。

陈映真性情直率,有时执拗。赵遐秋常劝他,做大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想办法去缓解矛盾。台湾作家尹雪曼曾参与围攻陈映真,陈映真很愤怒,想让他公开认错。赵遐秋与尹雪曼有世交,她称他“叔叔”,跟他摆道理,也带着孩子气劝说。

某次会议,尹雪曼遇到陈映真,上去握手:“抱歉抱歉,往事不堪回首……”一桩公案,才算了结?!罢飧龌?,算道歉了吧?”赵遐秋问南方周末记者。

他读了更大的“历史书”

“我们应该做什么事,陈映真都会领导大家。他病倒后,变成我们很孤独了?!痹∶裣蚰戏街苣┘钦呋匾洌约?980年代在日本留学、行医时,陈映真偶尔寄些剪报或材料过去,其中有“台独”倾向学者对他的攻讦,“他跟我讲,他很孤独”。

1968年,因“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陈映真等36名“民主台湾联盟”成员入狱。他被判十年,很快转往偏远的绿岛监狱。

被捕前,陈映真发表了一些作品,包括《面摊》《我的弟弟康雄》和《将军族》,已崭露才华。监禁成为他人生的关键。在绿岛,他接触到1950年代“白色恐怖”中关进来的政治犯——他们通常被称为“老同学”。

“‘老同学’继承了台湾日据时期的左翼运动,当中还有光复后的地下党员?!痹∶袢衔?,在监狱里,陈映真与台湾的前两波左翼运动相遇了,而它们几乎都被斩草除根,“他本来想读几本书,结果被‘弄’掉了,到了绿岛监狱,反而读了更大的‘历史书’?!?/span>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特赦,陈映真提前出狱,一位牢友托他去找曾健民。政治犯身份可能带给他人麻烦,过了几年,他才辗转联系上曾健民。曾健民对眼前的名作家很尊敬,但因政治敏感,两人没聊太多。

很快,曾健民去日本留学。直到1985年之后,他在日本才头一次读到简体字书籍,在著名的东京内山书店,他买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年代出版。那在台湾有“匪书”嫌疑。

留在台湾的陈映真,继续文学创作,参与乡土文学论战及《夏潮》杂志工作,介绍西方左翼理论,及至1980年代开展统独论战。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人间》月刊,尽管只坚持了47期,影响却很深远。创刊号刊登了对香港影星钟楚红的专访。钟楚红谈到社会、文学、电影和性别等议题,并表示不解:台湾“不重视真正有创造力、有才气的人,对这些人不支持,甚至于嘲笑、轻视”,只因他们不会赚钱。

采访最后,钟楚红建议用她的照片做封面,这样杂志能多卖。但创刊号的封面故事选择了“在内湖垃圾山上讨生活的人们”。美国的纪实摄影及非虚构写作,都给陈映真带来启发,他试图把这些手法用到台湾。杂志的关注领域广阔,从“二二八”事件到环保、同性恋等议题。

1986年1月25日,因杀害雇主夫妇及其幼女,18岁原住民少年汤英伸被判死刑。社会各界呼吁枪下留人,吁请甚至转达到蒋经国处,但死刑仍于转年执行。《人间》第九期刊发调查报道《不孝儿英伸》,记录了汤英伸短暂的生命轨迹,揭示了案件背后的族群歧视、贫富差距等问题,把讨论延展到教育、司法等领域,引发巨大反响。

《人间》终因财政压力???,1989年9月出版最后一期。

1992年,曾健民回台湾,陈映真找来,聊了很久。近40年的戒严结束后,台湾社会面临新的分化与变动。陈映真试图利用社会科学方法,来理解台湾社会性质,批判“台独”。他们成立了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读的第一本书,是大陆学者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自1987年起,陈映真十多年没出小说,专攻社会科学。曾健民说:“当他思想认识丰满时,就会用小说表达。所以,他最丰满的小说就是《忠孝公园》?!?/span>

“我吃的苦算不了什么”

陈映真生平第一次来大陆,按作家王安忆的回忆,是在1989年与1990年相交的冬季?!盎卦捎?,结新交;记者访谈,政府接见,将他的行程挤得满满当当?!痹诔の摹队⑻啬尚勰投分?,王安忆写道。

追悼会当天,王安忆去八宝山向陈映真告别。1983年,她与母亲茹志鹃、作家吴祖光,在美国爱荷华第一次见到陈映真。他们也是陈映真面对面见到的第一批中国大陆作家。

华人作家聂华苓形容:“他们好像久别的家人,一见面就谈个不停,彼此好奇,彼此关怀?!?967年,她和丈夫,诗人保罗·安格尔创立“国际写作计划”,转年就邀请陈映真与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维尔。但两个人都缺席了。陈映真被捕入狱,哈维尔则因苏联问题转入地下。

直到1983年,陈映真才到了爱荷华。在聂华苓家,他观看了五位中国作家的录像,包括丁玲、茅盾、艾青、巴金和曹禺??赐?,他感慨:“大陆作家吃了那么多苦,我吃的苦算不了什么?!?/span>

王安忆与陈映真一见如故,但并不完全理解对方的观念。陈映真曾耐心讲解,工业化、资本化的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可怕?;?。而她“却越发火起,觉得他享了个人主义的好处,却来卖乖”。

时过境迁,王安忆后来写道,因为与陈映真相遇,使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消费社会的抵抗力”。文中,她提及:“我问他,现实循着自己的逻辑发展,他何以非要坚执对峙的立场。他回答说:我从来都不喜欢附和大多数人!”

陈映真的左翼理想,常与大陆作家群体乃至社会现实产生错位。坚定的“左统”信念,又使他在台湾社会显得边缘。

“在大陆,他又有多么不孤独呢?”追思会上,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刚问道。赵刚视陈映真为兄长和老师,2005年来北京访问教学期间,与他见面。迎接赵刚时,陈映真笑逐颜开,但谈起大陆穷孩子念大学,陈映真“头埋在他的两个大手下面,说了一两句很绝望的话”。

赵刚看来,陈映真承受了好几重孤独,那孤独又格外深。送他们时,陈映真站起来,有些调侃地说:“人该打烊,就打烊了?!?/span>

那也是赵刚和陈映真的最后一面。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