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1 09:01:16
原标题:千年傩戏 如何生生不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峡川村,表演者郑重谢幕。
峡川村,演员准备道具。
山湖村,小演员受欢迎。
夜幕下,随着鼓槌最后一下重重落在老旧的鼓面上,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安静下来。8位年长的表演者穿着戏装、手捧面具,郑重地列队走到舞台前,深深地向台下鞠躬。而此时,台下的寒风中,只余寥寥两三位老婆婆和带孩子的媳妇。至此,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峡川村傩戏社今年春季的演出全部结束了。
峡川村地处大山深处,年轻人上学、打工,能走的全走了,即便如此,他们仍保持着一年春秋两季傩戏演出,这在整个池州绝无仅有。
池州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俗语。历史上几乎每个家族、村落都有傩戏班社。池州傩戏是我国在演出形式、剧目、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保存最完整、发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其古朴淳厚的魅力直抵人心,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池区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然而,池州傩“口传心授”的脆弱传承方式,也有着薪火难以相传的隐忧:傩戏班社在乡村中数量逐年减少;主要演员年迈体弱,年轻演员数量不足,接不上班,一些绝活如“高腔”“舞回回”等面临失传。
目前这一问题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管理机构配备人、财、物,已抢救整理出14个傩戏散曲影响性剧目,成立了市傩艺团……千年傩戏,在多方努力下生生不息。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