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赵永武:从《黍离》的情怀出发

2017-03-04 18:46:41

字号

timg (1).jpg

说老实话,今天我刚一踏进这个会场,看到横幅上"沣河记忆"四个字,倏忽之间,我脑子就联想到了《诗经》里这么一首诗《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  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以上是第一段)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第二段)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第三段)为什么会想到这首诗呢?应该得从对这首诗的解读说起。自古来,对这首诗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我更倾向于认可这样一种解读。这首诗属于《诗经·王风》里的,"王风"收录的多是东周都城洛阳附近的歌谣,《毛诗序》里说, 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意思是东周的一个大夫,服役路过西周故地,也就是今天的沣镐之间,看到当年的西周宗庙宫室故地,长满了"黍",也就是谷子,和"稷",也就是高粱,追忆起当年周之繁盛,不禁悲悯忧愤从中而来,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而且发出了千古悲鸣之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一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仁人志士所反复吟诵,以表自己忧今伤古之情怀,或抒自己满腹忧患却无人和鸣的孤愤之情。

应该说,周朝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在《黍离》里抒发的这种情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南京秦淮河边的乌衣巷是何等鼎盛繁华,可如今萋萋荒草在残照中瑟索抖动,当年豪门贵族王导谢安两家华堂里栖居的燕子,飞入了普通老百姓家。刘禹锡在这里抒发的,依然是别样的"知我者,谓我心忧"。忧什么呢?忧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褂新碇略对凇恫Σ欢稀ぞ胖靥於防锼?,"当年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又说," 禾黎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在刘禹锡的情思基础上,更把意蕴推向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更接近了远古《黍离》传承下来的情怀。到了清朝,孔尚任和曹雪芹公更是把这种情思抒写透彻了: 孔尚任在《桃花扇》 书中,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辈坏菀妆?,而且"楼起""楼塌"一切都是"眼看"着的。真应了佛教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再说曹雪芹公,《红楼梦》诗词中有名的《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蓑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在这里真是抒写到了极致,自有一股催人警醒的凛冽之气。读这样冷气嗖嗖的诗句,我想,就是再愚钝的读者,也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所谓的"通古今之变,晓人生无常",在这里也就真正"通达"了,"知晓"了。

好了,话题扯得远了,就此打住。但是,我想,我班门弄斧七七八八说了这么一通,只是想表达:沣河这个地方,曾经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起了起根发苗,也就是奠基的作用,这个地方,足以吸引文人墨客驻足逗留吟诗作赋,这个地方,足以引发文人墨客各种各种的情思,这应该是一座有待开掘的文学富矿!而《沣河记忆》这本书的编撰,绝不应辜负"沣河"这座文学富矿的丰富和厚重,绝不应辜负"沣河"这条诞生《诗经》华美篇章的河流,绝不应辜负历代文学家们由"沣河"这条文化的河流引发的泉涌的文思和深沉的情思。一句话,编撰这本书,我们应该从《黍离》的情怀出发。好了,最后,我想表达我的良好祝愿,祝愿这本书编撰成功之后,成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让读者"通古今之变,晓人世无常"的奇书,或者引用白鹿原一家戏台上的联语:天下事渺茫如此,古今人大致相同",至少在读者中能引发这样的感喟,《沣河记忆》就成功了!

谢谢大家!

20170304966967.jpg

赵永武,青年文化学者,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迄今已发表作品150万余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现供职于周至县作家协会。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赵永武 情怀 黍离 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