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

2017-03-07 16:01:52

字号
我总觉得,五四时代以及后五四时代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描述,多少有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把不断变化的文化传统,描述成为一个永恒固定的传统文化,这使得我们的阅读者以为,我们承继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

129502051_14887620324871n.jpg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葛兆光

如何在记忆中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我总觉得,五四时代以及后五四时代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描述,多少有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把不断变化的文化传统,描述成为一个永恒固定的传统文化,这使得我们的阅读者以为,我们承继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于是,要么把它当成负担不起的沉重包袱,要么把它当成消受不尽的巨大宝库,正反双方仿佛是领了规定题目的大专辩论会队员,永远固执在自己的立场上没完没了地辩论下去。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确立现代的价值而否定古代的意义,于是,在没有很好地作历史研究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勾勒一个叫作“传统”的假想敌,藉了批判这个假想敌来确认“现代”的合理性??墒?,如果我们检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批判,我们发现,他们批判的可能只是一个“想象的传统”,用现代西方理论术语来说,就是“发明的传统”,而真正大体符合这个传统的特征的时代,在漫长的两三千年里,也许只有明代初期到中期很短的一段时间。

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

我曾经几次用“旅游”来比喻“历史”。旅游当然是一种空间的移动,从你熟悉的此空间,到你不熟悉的彼空间,寻找陌生、惊异与新奇。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说法,这种空间上的旅行,也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旅行,因为当人们从城市到乡村,从现代生活空间移向传统生活空间时,仿佛回溯了历史。其实,身在现代,而去认识古代中国的历史,也仿佛是参加旅游,如果我们把这种在时间上的回忆当成在空间上的寻找,我们也一样在进入一个陌生、惊异与新奇的,被叫作“过去”或者“传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名称就叫作“古代中国文化”。

不过,旅游者常常有一种经验,就是在参加旅行团的时候,总是被一些按照旅行社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图进行讲解的导游所误,他们热情地向不同的旅行者介绍相同的风景名胜,按照规定的路线一一走去,这使得被动接受这个路线图的不同旅行者,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印象。我想,过去的古代中国文化论著,就常常是这样的好心导游,他们凸显了一些传统,可能却遮蔽了一些历史。据一个旅游业内的人说,旅游最后常?;岱⒄沟健白灾糜巍保以谂分藓腿毡究吹焦芏嗾庋淖灾眯姓?,他们并不按照规定的路径,走大教堂、逛大商场、看大名胜,而是自己带着地图,穿越小径,露宿郊野,走过市集,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欧洲、另一个日本。我总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让阅读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历史不是孤芳自赏的“屠龙之技”

顺便要交代的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我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我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冲击最大的外来文化,需要追问的是,到底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至今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幸福观念,好像还在古代道教的延长线上。

历史研究有时候有点像犯了“自闭症”,常常孤芳自赏地昂着高傲的头,自顾自地离开公众领域,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面,可是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藉着对过去的发掘,让人们理解历史的传统和现在的位置,如果它不是通过历史的讲述,去建构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认同,如果它仅仅作为一种专门知识,一种大学或研究所里面陈陈相因的学科技术,成了只在试验室的试管里,永远不进入临床的药物,成了找不到对象下手,只能孤芳自赏的“屠龙之技”,它还会有生机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