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16:30:10
徐 涟
中国戏曲能否真正走出去,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心里存有疑问。且不说时空相隔、文化异域、语言隔膜的外国观众,即使是对国人,戏曲的普及传播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的巨大成功,常常被持肯定回答的专家拿来作为例证,但也免不了被持悲观态度的学者当作孤证,更何况事易时移,又一个百年即将过去,让外国观众真正了解并真心喜欢中国戏曲,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的奢望?
事实上,理论上的争论常常因为没有实践的验证而苍白无力。所幸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自2003年起举办的中国传统戏曲节,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例证。在14年时间里,每两年一届,中国传统戏曲节介绍引进了20多个剧种的30多个剧目,一届比一届反应热烈,场场爆满的剧场里几乎全部是法国观众,每次散场时他们总是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内心的赞叹!而在其成功背后,是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年复一年的坚持,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推广所做的大量扎实工作:从最早确定以文戏为主的宗旨,到每一个剧目、剧团的选择;从取消扩音系统,协调乐队降低伴奏,到字幕翻译的精益求精;从确定法国专家5人评审组,到与演出同步进行的讲座推广;从国内请来专家讲座普及,到把戏曲节剧目推广到巴黎之外的其他城市……必须提到的是,中国传统戏曲节艺术总监吴钢,可以称得上是戏曲节的灵魂人物,正是他丰厚的家学渊源,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十多年的持之以恒,才使得戏曲节推出的剧目剧种不仅具有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更在每一个细节上尽量满足异域观众的审美体验。中国戏曲赢得了法国的戏迷观众,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戏曲之美,能够穿越东西文化的隔膜,真正走进西方观众的内心,他们脸上流露的笑容证明了中国戏曲艺术不仅让他们看懂了,更让他们折服、佩服,发自内心地爱上中国戏曲,爱上中国文化。
为此,第十五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邀请两位法国戏剧专家、两位参加过戏曲节的中国专家以及吴钢先生,借笔谈的方式,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传统戏曲节为由,做一次中国戏曲走出去的开题讨论。我们还将在随后以各种方式继续开展讨论,既作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话题延伸,也为中国戏曲真正走出去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 (论坛主持人徐涟为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