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14:58:45
这几年来,关于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时常见诸报端,航天、航空、深海探测、新能源勘探、量子计算机研发等等,简直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每一项成果都引起世界关注。面对这些,许多中国网民都喜欢用这句话表达自豪之情:“厉害了,我的国!”
我们都知道,支撑起国人这份自豪的最大功臣,是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工程师,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中国近年来“井喷式”的科技成果;是他们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过程中,用每一个坚实的脚印让我们看到赶超世界的信心。这种信心的取得,对于中国人来说,着实来之不易。
回望一个多世纪历史,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大门的时候,国人惊诧地发现,原来西方列强在各个领域都比自诩为“泱泱大国”的我们先进不知多少倍。中国人意识到,近代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科技进步,是别人强于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接下来的漫长历史中,为了洗刷落后的耻辱,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或者远渡重洋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知识,或者在中国苦苦求索,带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拼却青春与才华,向着现代科技的高峰不断跋涉、攀登。这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因为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中国处于帝国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时,处于长期的内乱动荡时,处于一穷二白的艰难困境时,国家的科技实力想要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都要克服不知多少困难和障碍,付出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艰难的莫过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在内心深处对自我是怀疑的,认为中国人在科学领域很难真正领先于世界。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果西方发达国家不对中国人放松技术封锁,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超越西方。
可是,这种错觉正在被逐步打破。新中国成立以后,邓稼先、钱三强、华罗庚、钱学森、郭永怀、李四光等一大批爱国科学家陆续回国,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丰碑。邓稼先,这位极有实力在美国科学界崭露头角的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刚传到美国时,就立刻回到祖国。归国后,他为中国的核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这位在美国人眼里“无论走到哪里都顶的上五个师兵力”的科学家,为了归国被美国人软禁了五年,但他终究还是回到祖国,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这位早已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地质学家,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也是冲破重重阻挠,辗转归国,使中国人摆脱了靠洋油过日子的历史。今天,我们又在纪念黄大年,这位放弃了国外优越事业的优秀科学家。他虽然没有像前辈科学家那样遭遇阻挠,也没有面临“一穷二白”的国内环境,但是,他知道在自己的深地探测领域,中国与世界存在至少10年的差距。他与时间赛跑,真的是拼了命地工作,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与世界迅速缩小,甚至领先。
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翱蒲挥泄?,但是科学家却有国别”,这是很多中国科学家别样的情怀。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从不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来都把报效祖国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且他们坚信中国人能够克服任何困难,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攀上高峰,实现科技兴国的梦想。他们都做到了!他们的成就,共同构筑起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大厦,更重要的是,他们构筑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今天的中国,通过设立国家科技奖、千人计划、深化科研领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和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优、创业。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推崇科学,尊重科学家。虽然在一些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一代又一代富有家国情怀的科学家们,却给了中国人最大的底气。所以说,中国是幸运的,我们拥有成千上万这样的科学家??蒲Ъ颐且餐切以说?,我们共同拥有这个值得为之奋斗不息的国。(夏恩博)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