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09:39:58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随处可以触摸到文化的历史质感:既能在响螺湾金融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感受发展的足音,也能在静谧的海边小渔村聆听自明朝以来繁衍生息的忧乐故事;既能在富丽堂皇的剧院里静静欣赏一场高雅的交响音乐,也可在社区广场陶醉于传承百年的民间花会……正如当地一位作家所言:“文化之于新区,既是当下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昔日文脉的延续?!?/p>
?;ず梦幕⒄沟南∪弊试?/strong>
滨海新区为世人所关注的,往往是它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在这片227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据初步统计,这里共留存着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1项、省市级10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沉积成滨海新区的文脉。?;ず盟?,就是?;ず迷鄣奈幕抖?!”区委宣传部的同志这样说。
最让滨海新区人自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属“汉沽飞镲”和“大沽龙灯”?!昂汗练娠铩毙纬捎谇骞庑鞒跄辏呛汗恋厍窦湟衾?、舞蹈、武术于一体的广场艺术,最早产生于沿海渔村,现已遍及汉沽城乡,在民间有10余支较为稳定的表演队伍?!按蠊亮啤痹从诿饔览侄辏窃诖蠊恋厍挠婷裰凶罹哂跋斓拿窦湮幕疃好糠甏航?、元宵节、出海祭祀和每年一度的潮音寺庙会,渔民们都要聚集在一起舞龙灯,遂有“海河下梢一条龙”的美誉。眼下,“汉沽飞镲”和“大沽龙灯”已经成为滨海新区民间文化的名片。
滨海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点鲜明。比如,汉沽地区在秦代称作小盐河,居民以从事制盐业为主。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他们的烹调方法也十分原始:用大灶架上柴火,加入海水或卤盐煮蚶子、梭子鱼、八带、墨鱼、虾等8种海鲜,久而久之,形成了“汉沽八大馇”?!扳恰奔嫉闹饕厣窃谂胫乒讨胁蝗サ艉2返牧?、鳃、肠衣,由头到尾、由肠到骨全可食用,具有肉香骨酥、咸香适口的特点。如今,来汉沽旅游的人都要点一道“八大馇”品尝其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滨海新区文化发展的稀缺资源,必须千方百计保护好?!北鹾P虑墓憔值母涸鹜靖嫠呒钦?,该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すぷ髁嵋椤敝贫龋胺且糯斜;な切虑鞑棵殴餐脑鹑危挥行纬珊狭?,才能收到实效”。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非遗?;ぷ钪匾娜挝袷谴校么薇Ρ龅幕八?,就是“让孩子们喜欢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
53岁的崔宝宾是“汉沽飞镲”第四代传承人。从2012年7月起,他就与一些中小学校合作,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授课。“眼下在世的老艺人已经不多了,如果年轻人跟不上来,这门技艺就要失传了?!比缃?,崔宝宾带“徒弟”格外卖力气,只要“徒弟”愿意学,他一刻不停歇?!拔揖褪且谜庑┠昵崛烁惺艿秸饷偶家盏镊攘Γ坏愕愕叵不渡纤??!蹦壳案嫠啊昂汗练娠铩钡闹行⊙延?00多人。
滨海新区的非遗?;ひ灿衅洹肮歉小钡牧硪幻妫河械南钅肯萑氡;つ?、传承难、发展难的窘境。形成于清朝末期的“逗龙”曾是津沽兴盛一时的民间传统表演节目:最初是在门板上用泥塑成龙的形状,由人抬着并敲打盆罐举行仪式,后来发展成一项民间文化活动。年逾古稀的传承人吴桂湖说,“逗龙”必须有两条龙,一条红色的火龙和一条绿色的水龙,龙身内放入用蜡油缠麻制成的蜡烛?!岸毫笔保?6个人托举两条巨龙追逐、戏耍,结束后,剩下的蜡根称为“龙蛋”,象征着平安和吉祥,是观众争抢的对象。
“‘逗龙’的特点是鼓点与舞龙相配合,但现在只有打鼓的,舞龙的人年纪大了,舞不动了?!蔽夤鸷烁械厮担巯滤摹岸毫倍硬坏?0个人,而且全部是55岁以上的老人。近10年来,他与同伴每天晚上都在滨河广场上表演,向观众传授基本技法?!拔易畲蟮脑竿褪悄芄欢嗍昭г?,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不能让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我手里断了传承?!?/p>
“大沽龙灯、形意拳、高跷等也都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滨海新区非遗传承仍然任重道远?!碧旖蚴锌谑鍪费芯炕峄嵩薄⒈鹾P虑袼孜幕依钊鹆炙?,“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真正懂文化、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投入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实践中?!?/p>
汉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滨海新区成立最早的非遗?;ぶ行摹=昀?,这个中心聘请专业人员走访社区和渔村的老艺人,制作录音、录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研究各非遗项目的流派分布和表演套路。中心负责人田宝荣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非遗?;さ幕⌒怨ぷ?,目前已建立了传承人奖励基金、基层队伍活动基金、文化研究成果奖励基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