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青山脚下一湾水 两万扶贫“野鸭兵”

2017-07-21 15:33:01

字号
“虽然以前是贫困地区,但这里的青山绿水就是我们今后脱贫致富的宝贵资源?!泵樽诱虻澄榧嵌啪安ǜ钦弑咦弑吡模熬挤銎?,拔穷根、让村民钱包鼓起来、让他们有高质量的生活,这些,我们一个也不能少?!?/div>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乎内心的满满获得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希望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山是青的,山上的滴翠好像流到了地上,遍地都是青的。河里的水也是清的,人在桥上能看见河底的细石和游鱼。

就在这青山绿水间,“埋伏”着一群扶贫“尖兵”:每天在河里游泳,累了上岸晒晒太阳,到时间了就回“食堂”吃饭……

这群扶贫“尖兵”就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洼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刘锋带领89户贫困户集中养殖的2万多只蛋鸭。

龙头山下,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河水里游弋,水清得能看见河床上的石子。 汤龙 摄

“挣钱了,先可着村民来”

说起养蛋鸭的事儿,看起来颇为内向的刘锋打开了话匣子?!耙郧安皇羌醒?,我们把蛋鸭直接分给贫困户,但后来发现这样不行?!绷醴嫖弈蔚厮?,“有的贫困户家里来客人了,就杀一只蛋鸭炖了?!?/p>

为了让78户贫困户能真正脱贫致富,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在挨家挨户征求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的意见之后,最终确定发展蛋鸭集中养殖产业。

去年洼子沟村的蛋鸭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人分红700元,村支书刘锋却不要一分钱利润,“挣钱了先可着他们来,我的钱够花就行了?!?/p>

光掏钱不挣钱,家里人就没有意见?面对记者的问题,刘锋指着自己的车苦笑着说:“孩子说我,要不是投了这么多钱,早该换个新车了。”

原来,在确定了办蛋鸭集中养殖之后,启动资金成了“拦路虎”。在县、镇政府的帮助下,利用扶贫互助金、扶贫产业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让贫困户当股东。早年在外经商的刘锋也拿出全部“家当”,投入了140万元,共筹集200万元资金,建设4个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鸭舍,养殖蛋鸭2万多只,并成立蛋鸭养殖合作社。为了让贫困户获利更多,最终确定刘锋与贫困户5∶5分红。

农村有句俗话:“家有万贯,带毛儿的不算”??杉骋档姆缦占?。为了让这2万多只蛋鸭能真正成为扶贫的“尖兵”,刘锋每天都要到鸭舍看几次,从饲料到防疫,对各个环节都不敢松懈。养殖基地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疫情。目前,日产鸭蛋5000枚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贫困户每年的人均纯收入能达到2000元。

“日子终于见亮儿了”

蛋鸭养殖,只是这个村的变化之一。

“我家有4口人,一共领了2800块钱的分红,加上打工收入,我家第一年收入这么多的钱。这日子终于见到亮儿了!”洼子沟村建档立卡户李文,以前就是靠天吃饭、种地挣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前些年李文的父亲患癌症去世后,家里欠了十几万元的外债。不但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还得顶起家里的一片天,生活压力让这个50岁的汉子看起来比同龄人沧桑得多。让他没想到的是,去年家里竟脱了贫。除了入股蛋鸭养殖合作社的分红外,村里的好政策更是让李文一家的收入翻了番。

洼子沟村引进了规模农业,农民将土地出租出去,每亩地比往年多收入两三百块钱。同时,平地人参、枪头菜基地也需要大量用工,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每天能挣100块钱,这让因照料家庭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的收入大大增加。

李文和妻子到家附近的人参园打工,收入2万元。他儿子在外地也能收入1.5万元。

“过去出去打工,还担心工钱被拖欠。现在就在家门口打工,不用担心工钱结算不回来,还把过去欠的外债还清了。还是现在的扶贫政策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文坐在自家的炕上乐呵呵地讲述这几年的变化。

73岁的张效良刚刚从家附近的菜园回来。“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农活儿,也能多挣点儿工钱。”张效良的老伴儿患有脑血栓,没有劳动能力,每个月还要吃药。参加新农合后,每个月能报销60%的药费,此外,入股村里蛋鸭养殖的分红、租地的收入也大大减轻了老两口肩上的负担。

养鸭场里,在“食堂”吃饱饭的鸭子准备下河“洗澡”。 汤龙 摄

“一个都不能少”

洼子沟,村如其名,祖祖辈辈就被夹在山沟里?!耙郧按謇镂ㄒ坏囊惶醮宓朗恰缣煲簧硗?,雨天一身泥’?!蓖葑庸荡宓持Р渴榧橇醴婊匾淦鸫忧埃骸笆锇舜宓墓媚锬稍都匏?,也不愿意嫁到我们村。”

村里的12个村民组被蒲石河和毛甸子河分割开来,不但村民出行困难,还严重限制了村民致富搞生产。如何打破交通落后这个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要是以前的路面,腌好的咸鸭蛋没等运出村,就都得颠坏了?!?/p>

站在新修好的桥上,洼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刘锋说,去年四段简易道路和三座漫水桥的竣工,不仅解决了洼子沟村及周边两个村5000多人出行难的问题,更是为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通了道路。

“安其居,乐其业”。在大多数人看来,有了房子,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房子是家的前提。

洼子沟村共有8户贫困户的房子破旧,需要翻建,目前已经完成了4户危房改造。毛甸子镇扶贫办主任丛义霞说:“让贫困户居有所安,才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p>

6月28日,张效良和老伴在新盖的彩钢房前合影。远处是他们家的老房子。 汤龙 摄

6月28日,张效良家的院子里一片忙碌。整体框架完工的新房里,几个工人正在砌火炕,这在东北农村是必不可少的。张效良告诉记者:“前些日子,镇里派人来测量了尺寸,说要给我们老两口免费重建一间彩钢房,这不,现在已经快盖好了?!贝逯榱醴姹硎荆骸坝昙纠戳僦?,张效良和他老伴儿就能住进新房子了?!?/p>

毛甸子镇党委书记杜景波说,对于家里拿不出钱来修房子的,政府会出钱重建彩钢房;能拿出一部分钱的,政府会补贴一部分,帮助村民重建瓦房。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的洼子沟村不仅要发展农业产业,还要利用这里优厚的自然环境招商引资,开发养生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

“虽然以前是贫困地区,但这里的青山绿水就是我们今后脱贫致富的宝贵资源。”毛甸子镇党委书记杜景波跟记者边走边聊,“精准扶贫,拔穷根、让村民钱包鼓起来、让他们有高质量的生活,这些,我们一个也不能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