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10:05:02
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13日在博鳌表示,明年将加大科技投入,或利用海洋探测、载人潜水器等方式探测南海文化遗存。
资料图:海南博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当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
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这条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经过的海域和岛礁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海南省管辖海域已经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4处,其中,己公布省级文物?;さノ挥?处,即南沙洲沉船遗址、珊瑚岛沉船遗址、浪花礁沉船遗址、玉琢礁沉船遗址。
“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中国人民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彼谓ㄖ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南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在南海各岛礁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工作?!扒?0年水下考古人员主要集中在浅海、沿海30米以内进行探测?!彼谓ㄖ宜担虾G蚱骄畲锴滓陨希顾驴脊糯蛹际跎侠此的讯群艽?,用以往传统的物理探测方式,考古人员无法下探到深海域。
据介绍,当前中国水下考古工作模式仍以渔民提供线索、水下考古核实为主,主动性和主导性不强。
为了摸清家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ぶ行慕莺I纤砍裰费叵叩闹饕较摺⒏劭诤统链某撩磺戎匾蚧制沟鞑?,并增加科技投入提升探测技术获取更多水下文物信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会上介绍,中国正在通过双边、多边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流失文物追索和跨国、跨区域联合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将积极参与海丝主题研究和申遗,并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水下考古、出水文物保护、人员培训、文物互展等项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