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长安道上“硬科技之都”

2018-08-24 09:49:21

字号
​在网络热议话题“中国改名最失败的城市”中,西安曾高居榜首,原因是:长安是世界的长安,而西安只是西部的西安,格局之差何止千里。

在网络热议话题“中国改名最失败的城市”中,西安曾高居榜首,原因是:长安是世界的长安,而西安只是西部的西安,格局之差何止千里。以致有人呼吁申请将“西安”改回“长安”,认为没有了长安的西安,失去了城市自信。真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经济衰落是“长安不见”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长安的衰落并非改名所致,乃是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结果。

自隋代开始,关中地区的经济就难以满足首都长安的需求,才有了开凿直达江南的大运河工程,以漕运向长安输送物资。至唐朝鼎盛时期,长安人口已达百万,仅常年居住、经商、学习甚至为官的外国人就有10万。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关中更加难以支应长安所需,于是扩建东都洛阳,彼时长安已退居为名义上的首都,这也是后世对丝绸之路起点产生争议的缘起。

唐中期后,“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关中经济迅速衰败,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唐后,长安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建都史,自此沦为二线城市。

与长安兴衰史相似的还有罗马。在古代欧洲,罗马曾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当新航路开辟后,造船技术更加发达的西欧地区迅速崛起,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巴黎最终取代了罗马的地位。

落后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更高的发展需求,是长安和罗马这两个曾经交相辉映的世界中心相继衰落的根本原因。所以,西安的振兴不是改回“长安”就能实现的,就像罗马还是叫罗马,却再也没有条条大道通向它。

▲  隋朝大运河推动经济中心转移

【二】当我们谈论长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尽管长安和罗马一样,都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衰落,但他们对世界的贡献却绝不止于经济。在人类文明史上,长安和罗马分别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最辉煌鼎盛的代表,没有之一。所以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谈论的“长安”,早已不是地理、历史和政治概念上的一座城市。

正因为长安是周秦汉唐的代言人,是强大鼎盛的代名词,才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标识地——长安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象征。对“梦长安”的向往,其实是将“符号长安”转变为现实的迫切愿望,是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

这样的期盼并非今天才有。近一百年前的1924年,孙伏园与鲁迅等学者到西安讲学,在记录行程观感的《长安道上》中,就已表达了“长安不见”的感喟。文中说:“唐都并不是现在的长安,现在的长安城里几乎看不见一点唐人的遗?!窗汛忧暗幕孟氪蚱屏?。”

孙伏园作为北京《晨报》编辑,对陕西和西安的观察细致敏锐:“陕西的物质生活,总算是低到极点了,一切日常应用的衣食工具,全须仰给于外省,而精神生活方面,则理学气如上其重……”最后,他对西安最精辟的总结是“瘦”——“好像是绸缎铺子里的玻璃柜里,瘦骨零丁的铁架上,披着一匹光亮的绸缎?!?/span>

长安之名对于西安,只是一袭华美的外衣,掀开来并没有结实的肌肉,这才是“长安不见”的真正痛点。所以,实现“梦长安”之梦,必须振兴实力走在长安道上,让西安发展的体格能够当得起长安之名,当得起强盛标识。

▲  世界经济中心的地理转移

【三】科技是经济中心转移的主导力量

长安的衰落是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结果,而后来中国的衰落则是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结果。从世界经济史看,全球经济中心发生过5次大转移:从古代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各领风骚一百年。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研究认为,引发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从各国的科学兴隆期看,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现在),正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时序基本相符。这一规律被称为“贝尔纳-汤浅现象”。

这一量化研究,正反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也印证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汤浅光朝还发现,在五次中心转移中,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大约是80—100年。按照一般规律,自1920年开始的美国科学兴隆期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出现转移。同时定义,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世界25%时,就进入了科学兴隆期。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6年全球专利合作协定(PCT)国际专利申请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4.31万件,比上年激增45%,仅次于美国的5.6万件和日本的4.52万件。WIPO预测,按照当前趋势,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将在2017年超越日本,2019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再从经济层面看,以目前增长水平综合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5年前后跃居世界第一。这与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升的步调几乎一致,也与“贝尔纳-汤浅现象”的“百年转移”规律高度吻合——以提升科技实力带动经济中心转移,继而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  科技革命的阶段分类

【四】“硬科技之都”奔跑在长安道上

由此可见,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绝不是在制造噱头,而是从“长安不见”回溯根源,直击痛点的行动。

那为什么是“硬”科技?从世界科学发展趋势看,以纺织技术、钢铁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汽车技术为代表的前四次技术革命,中国都错失良机。以致现在这些领域的一些基础性技术都难以突破,制约了基础产业的发展。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技术革命中,中国所幸没有掉队,作为紧跟技术趋势的跟跑者,还后来居上地创造出“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近年这些“跟跑型技术”对产业变革的重大影响,都有目共睹无需赘言。

现在,第六次技术革命的大幕正在拉开,将出现一批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技术突破。这些科学技术将集中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领域,比如对人脑思维的数字化模拟、人机信息交互、仿生材料、量子通信等,这类技术必将开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这就是“硬”科技。

谁越早抓住了硬科技,谁就会成为第六次技术革命的领跑者,就会在下一轮产业革命中成为新的经济中心。因此,“硬科技之都”始于科技,其意却不止在科技。

打造硬科技之都的第一目标,是使西安成为全国科学活动中心,推动西安进入科技兴隆期。第二目标是通过建设“硬科技之都”,带动经济中心向西安转移,使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第三目标是在此基础上,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标识地,使西安之实当得起长安之名。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从西安到长安的一路奔跑,“硬科技之都”只是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20171029113066.jpg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长安 道上 硬科技 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