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05-28 19:51:33
11月23日,由国声智库、人民数字、中央财经大学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地名学会共同主办的的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新型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来自各省市的组织机构、政府部门、智库高校与企业的30多名代表围绕“新型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对促进农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表示,农业的丰收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科技。在今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是至关重要的。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农业的基本发展方向。这是智慧农业提出的必要性,也是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三农”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表示,“智慧农业”的概念可以引申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数字农业农村,要搭建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和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在内的农村治理进行深度融合的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着力促进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农村数字化的生产力,同时带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中央财经大学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于爱芝认为,新型智慧农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统筹政策、人才、技术、金融、资本、企业等各方要素,构建系统的支撑体系,培育、优化新型智慧农业发展生态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赵建军表示,发展新型智慧农业除了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外,还需要培养新型的智慧农民,提高他们治理乡村的现代化能力。
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赵军,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名学会副秘书长王殿彬,“新型智慧农业”理念提出者、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赵一丁,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记者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尹清海等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实现农业与数字技术的合作,尽早达成智慧农业向4.0的转变,共同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等问题展开了研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合作前景、模式和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坛特别邀请中共大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驻京联络处副主任安永辉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亿居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超、华中农投创始人骆超等企业界代表分享了各地落实新型智慧农业的优秀案例。论坛由中外智库主任、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陶利明主持。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精神,发挥杨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智慧农业产业高地。在第26届杨凌农高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杨凌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即是杨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为新型智慧农业贡献“杨凌方案”的生动写照。
华中农投杨凌项目基地依托华中农投“悬浮365全自动智能种植技术”,采用离土栽培方式,按照“华新标准”执行绿色循环封闭化运转,连续365天,天天产出安全、营养丰富的有机蔬菜,节水节肥、低本低耗,实现了农业污染零排放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该项目形成的国际领先的全产业链智慧农业系统,相比传统农业增产增效20倍,有效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鉴于该项目在落实智慧农业上取得的成就,论坛组委会授予杨凌华中农投“新型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基地”,树立新型智慧农业样本工程。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