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张宝通:站在历史全局高度认识周秦

2021-01-04 11:23:20

字号
现在中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认识周秦,认识周文化和秦制,对周公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给予积极评价,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重振汉唐雄风,再创昔日辉煌。

周秦汉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王朝,从整个历史长河看,我认为周秦比汉唐更伟大。汉唐是集大成者,历史上出现了汉唐盛世,但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在我国历史上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是周秦,周让中国发生了一场文化革命,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有的中华文化,秦让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革命,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有的政治制度,周文化和秦制对中国影响最大。

周之前的夏商是信天命鬼神的,实际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文化,商朝的甲骨文主要记载的是占卜祭祀之事。周武王不信天命鬼神,不受占卜兆象左右,才有了周代商的武王革命。接着周公制礼,开创了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周文化,让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周文化是世俗文化,让中华文化摆脱了宗教文化的迷途。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都是讲道理的,都不崇拜偶像,都不是宗教文化,都是世俗文化,说破了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文化。

唯物主义文化讲实用,是包容的,只要对我有用我都学,不排他。宗教文化是排他的,十字军东征打阿拉伯人,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相互争斗,印度教排斥佛教,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消亡了,是因为宗教文化互相撕杀的结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蒙古人统治了中国,中华文化把他同化了,满族人统治了中国,也被中华文化同化了,因此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华文化的根是周文化,周公是中华文化的鼻祖,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都是周世俗文化的派系,只不过儒家是最大的派系而已,周公是孔子的老师。就像天主教、新教、东正教都属于基督教,都崇拜耶稣,只不过新教是基督教最大的派系一样。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儒释道是不恰当,是西方宗教思维的概括,是把儒学当儒教了。中国和西方不一样,全民不信教,信徒是少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周文化,是唯物主义的世俗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一家。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欧洲,但为什么到中国来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周文化是相通的。周文化是世俗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相通的,实事求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周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相通的,十九大报告的落款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让传统的周文化现代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在近代错过了工业革命,所以落后了。但现在改革开放了,中国的唯物主义文化不排他,是包容的,中国人最善于学习,中国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西方排他的宗教文化思维,搞贸易?;ぶ饕濉⒌ケ咧饕?,推行普适价值,策动颜色革命,最终会导致自已的衰落。唯物主义的中华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谁也阻挡不住的。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基础。秦始皇重用平民人才,而不是皇亲贵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文官制度。百代都行秦政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当时欧洲实行的是分封制,靠的是皇亲贵族和血缘关系。欧洲的封建社会是农奴制,人身依附,很黑暗,很落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是郡县制,一家一户,相对自由。我们的制度比他们先进,所以中国引领世界几千年。

中国落后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以来,欧洲有了文艺复兴,有了工业革命,有了民主制度的改革,所以他们先进了,我们落后了。但现在我们改革开放了,中国重新先进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市场经济,同时改进了我们的政府推动,形成了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中国有两只手、两个动力,西方只有一只手、一个动力,所以中国的发展速度让西方望尘莫及。

百年不遇的金融?;?,中国启动了4万亿投资,当年经济增速就达到了9.2%,第二年又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当时的世界舆论是让中国去救美国,让社会主义去救资本主义,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威力。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国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最先遏制住疫情的大国,也是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现在中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认识周秦,认识周文化和秦制,对周公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给予积极评价,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重振汉唐雄风,再创昔日辉煌。(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