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海新闻网
2021-01-04 17:23:36
近日《海东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为海东市今后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勾勒出了新蓝图?!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要求,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市域范围内河道水质稳中向好,湟水流域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土壤和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本底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确保实现“把海东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城”的奋斗目标。
《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海东市生态建设的23个大项83个小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筑牢青海东部“绿屏障”生态肌理,以推进青沙山、达坂山、积石山“三山”林草植被保护为主,打造自平安区小峡镇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贯穿河谷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接壤的高标准绿色景观屏障和生态防护屏障。重点突出“绿河谷”生态廊道,沿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开展“三水”两岸生态修复,建设“绿河谷”,以黄河、湟水河两岸及大通河川水地带宽度3公里范围为基础,修复自然水系风貌,建设湿地景观节点,打造流域湿地生态廊道。贯彻“绿城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体系,围绕湟水河流域大峡、小峡、老鸦峡“三峡”,以及乐都、平安、河湟新区三个核心区开展景观绿化,打造“绿城区”。重点在湟水河、大通河干支流河岸两边构建50米宽度的缓冲带,在湟水河干流在平安区市区内过境段、乐都区市区内过境段,沙塘川河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城内过境段构建大型生态景观廊道,总规模约70公里。以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水”两岸生态修复与绿河谷建设等重点工程为措施,确?;坪?、湟水河、大通河出境水质达标,建设形成三条最美生态走廊。
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启动建设“公交都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以平安、乐都、民和为中心,逐步扩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范围,逐步扩大公共物联网的覆盖领域。到2022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以上;到2025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6%以上。面对海东市垃圾填埋场设施不足的现状,在扩建平安区、小峡、雀儿滩、高庙、引胜沟、雨润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在平西经济区南北两区域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以平西经济区为中心分南北两区域建立农村垃圾统一收集体系,每个城乡建设一个可降解垃圾点。
在优化交通环境品质,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方面,启动城市绿道计划,推进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建设,建设慢行城市。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市民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品质。构建具有河湟古韵,与沿湟景观带有机结合、相互呼应的低碳高效城市慢行道。以乐都、平安、河湟新区和特色小镇为先,后逐渐覆盖互助、民和、循化、化隆和其他镇村。在客流集中地区增设自行车停车场,在公交枢纽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重点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で?,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在景区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鼓励生态旅游。
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方案》中还确定了33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青海省湟水河流域规?;殖〗ㄉ?、“绿河谷”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城镇区域公园绿地建设工程等,明确了建设内容和牵头单位。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