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3-18 16:42:43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的伟大举措,要强化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强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生产性。?;は绱逦幕裥耸嵌韵绱宕澄幕谋;ぁ⒋杏氪葱?,以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复兴为根本诉求。因此,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正是要强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ぁ4游镏饰幕忝娑?,要加强乡村田野、河流、水系、森林等自然景观风貌?;?,?;ご迓浠靖窬?,清晰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推进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传统建筑以及与民间文化活动相关的空间场所、物质载体和生产生活资料等乡村物质文化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要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优秀传统戏曲曲艺、技艺、美术、民族民间歌舞、节庆、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创意力量,建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ごテ教ā<忧肯绱宕澄幕氤鞘形幕?、创意设计的融合发展,强化乡村传统文化的展演性、体验性,鼓励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承创新。
积极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振兴乡村文化,必须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最佳路径选择。充分依托乡村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立足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文化经济多样化、差异化和高端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演艺娱乐、民族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体验、民族节庆与特色会展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附加值。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村落探索文化、健康、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转型升级?;贫厣幕抵ν哑豆ゼ?,重点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善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针对当前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重投入轻管理”“重文化基础设建设轻文化人才培养”“多头组织”“无人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应重点关注乡村社会居民的文化需求,着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政策,对标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短板,推进城乡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强化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以文化需求引导文化供给,实施“互联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发乡村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广“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配送网络,倡导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增强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切实满足乡村社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
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振兴乡村文化,人才是关键。紧扣国家人才政策,完善和创新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等机制体制,优化乡村文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乡村文化人才的活力,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重视对基层文化干部的管理与培训,优先乡村文化干部培养与引进的体制机制,引导文化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二是深入挖掘和培养乡村艺人、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做好面向基层、面向百姓的专业技能人才、活动组织策划人才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大文化人才培养、资助扶持力度。三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快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探索柔性引进机制,培育和引入一批高层次乡村文化研究、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高端人才。尤其要着力培养青年乡村文化拔尖人才,形成高层次领军人物的重要后备力量。另外,要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鼓励城市文化人员、高校文化专家学者、大学生、企业家等各界文化人才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乡村文化人才的良性互动。(白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