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09:52:33
“七月七日长庚霜,牛郎庙中烧股香。东家女儿结束工,染红指甲兰花妆”
“三伏朝爽晒书篇,庵院翻经结善缘。近事信女乐相助,愿修来世福寿全”
“佳节女儿约诸邻,迭将水碗丢巧针。日光照得龙梭影,绣出鸳鸯如意君”......。
吟着“七夕”诗词,忽想起小时候的一个“乞巧节”。
那年我七八岁,我婆还在世。
一大早,父母上地去了,我正在逗耍芦花鸡,久病卧床的婆,把我喊到她的炕前。
婆有些略微泛黄且散乱的白发,被她用两口唾沫抚摸得整整齐齐,脸上泛起了平日少有的红光。整理穿戴好后、让我把她扶到院子,坐在檐台上。然后指挥我和两个妹妹,剥了一根大葱、搬来一个板凳、端来一碗凉水和几个馍。
婆用有些颤抖的手从身上掏出一块巴掌大的红纸,扯下一寸见方的一片,放到嘴唇抿了一下,然后让两个妹妹也照样做了一下,最后把抿过的那片湿纸团成一团,按在了我的眉心。我有些懵,却不敢问,偷偷地看了一下婆,突然发现她比刚才好看了许多。再一看,两个妹妹也是一样。好看在哪,说不上来。只见婆将板凳擦干净,从我眉心取下那个红纸团,按在馍的顶部中心,转了一圈,馍上就形成了一个红色的心形图案。接着她将那根葱架在碗上,那碗水、那个馍摆在凳子上,让大妹妹扶她跪下:“你们都学我,”只见她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嘴中嘀咕着什么,我们三个只好挤眉弄眼地照猫画虎,不知嘀咕了些什么。
扶婆坐起后,她有些气喘地说:“今天是乞巧节,婆刚才祈求玉皇大帝保佑我两个孙女心灵手巧,嫁一个好人家;保佑我孙子葱(聪)明伶俐,好好学习考上状元?!?/p>
状元是什么?当时我不知道,只是记下了这个名词。
“你们三个吃了饭,”只听婆接着说:“到沙里每人割一笼扫帚草喂猪,晚上回来染红指甲、乞巧磨巧姑?!?/p>
染指甲,我最不愿意,那是女娃的事,但听说磨巧姑,我就高兴地割草去了。
晚上是个大晴天,农村黑得早。从沙里回来时,婆已整齐地坐在院子,将早晨的物什原样摆好,只是旁边多了几棵指甲草、几片桑叶、几根麻绳、几根铁定和瓦片,还有平常很难吃到的麻饼。
待吃过饭,婆先让原样跪好、磕过头,一脸严肃地让两个妹妹再次跪好,将指甲草捣烂、加了些明矾,分别涂在她们的手和脚指甲上,用桑叶包好麻绳缠紧。
这时大已经按婆的要求,将四个铁定分两组钉在地上,每组钉子上紧绷着一条细棉线,他将割回来的扫帚草草头掐下来、压平,放在旁边。婆将两个妹妹、我和她分成两组,我和她一组,先进行示范。
我照着婆的样子,将扫帚草架在棉线上,拿起一片瓦。只见婆拿瓦片先在线下划了两条河岸,然后也将瓦片放在钉子上,说:“开始!”
随着“咯吱”“咯吱”的摩擦声响起,原先两个紧靠铁钉的扫帚草头,开始颤悠悠地向中间抖去。妈也靠过来,一家人都屏住呼吸、叮着那两个草头,随着草头的前进和东倒西歪,不时发出惊叫。
可煞怪,婆的走得比较平稳,速度也很快,而我的却不仅慢而且几次差点掉下来。妈妈急了,她把手放在我的小手上,和我一起按摩。渐渐地、我的草头平稳了,来到河心,和婆的碰在一起了。只见婆的手越磨越快,我也觉着妈妈的手越压越重,两个草头也剧烈抖动着、挤着,随时都有掉下的可能。大和两个妹妹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瞪大眼张开嘴喘着气。
忽然婆的手停下来,她的草头瞬间也被我的挤了回去,掉到了河里.
“我赢了1”我高兴地喊起来。
婆也喘息了一下说,“好好好!我娃赢了!我娃能走一条巧路,能考上状元!”
考得上考不上状元无所谓,但我记得因磨巧赢了而高兴了好几天。大后来说,那几天我真听话,婆也偷偷地给过我几回难得的零食。
下来婆和妈妈协助两个妹妹也照样磨了巧姑,用木尺量了天、用剪刀裁了天衣(就是张开剪刀在空中剪几下),剪了几个窗花。我记得婆剪的是织女牛郎、妈妈剪的是三娘教子、两个妹妹剪的什么记不清了。
最后,婆给我们分吃了麻饼,开始讲起不知说过多少遍的“牛郎天上寻织女”的故事。不过听着听着,我就在妈的怀里睡着了,只记下了满天星星中最亮的那两颗和它们中间那一片白雾------。
五十多年过去了,那次“乞巧节”却常常在我脑中萦绕。
之后不到半年,婆就走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过过乞巧节。但可能是那次“乞巧”的缘故吧,我却真的走了一条比较“巧”的人生路。在全村二百多个同龄人中(也是村中百十年来)第一个凭学习“考上”、端上了铁饭碗,成了“公家人”。过上了“巧”的生活;上过天、入过地,就差没见过牛郎织女。两个妹妹也凭她们灵动的心思和巧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些或许都是那晚“乞”来的吧!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