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网 作者:中国文化报记者集体采写
2022-04-21 16:48:19
“修复一本古籍,就是和先贤的一次心灵对话。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就特别安静?!惫阄饔窳质型际楣莸墓偶薷词α捍合既衔?,古籍是中华文脉的重要部分,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国古籍?;ず脱芯抗ぷ鞒中?,古籍?;ず蜕缁岵斡氲睦砟畈欢仙钊肴诵摹D暇┦型际楣莞惫莩と诒硎?,古籍有文物价值,也有文献价值,在?;さ幕∩?,要加大开放利用力度,他表示:“古籍不能仅保存在图书馆,还应该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动态?;?。”
持续深入开展普查和抢救工作
为摸清家底、传承文脉,我国在2007年实施了“中华古籍?;ぜ苹?。经过全国各地十几年不懈努力,以及一系列卷帙浩繁的古籍整理基础工作,目前古籍分级?;ぬ逑祷窘?。
据统计,我国典籍总量达到50万种,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3套大型丛书,就收录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文献1.5万多种。这些存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在江苏,自“中华古籍?;ぜ苹笔凳┮岳?,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ぶ行模┳橹帐「骷豆偶詹氐ノ?,对全省古籍藏量、存藏特征、保护现状进行了摸底普查,共收集68家古籍收藏单位数据25万余条,数据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古籍存藏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现有古籍书库为102个,书库总面积达到23280平方米。在普查基础上,江苏省建立了古籍分级分类?;ぬ逑担灿?4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占全国总量10.9%。
陕西线装古籍存藏量丰富,全省存藏的古籍大约有6万种157万册。“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陕西省古籍工作在普查登记、整理研究、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鄙挛魇⊥际楣堇肺南撞扛敝魅窝堂袼怠?/p>
然而,业界学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区,受人力物力不足和思想认识不清等因素制约,仍有大量古籍亟待抢救。部分地方古籍出现虫蛀、脆化和霉蚀等现象,甚至粘连严重变成“书砖”;有的古籍被束之高阁,成了摸不到、看不着、读不懂的“死书”;有的古籍散落在民间,自生自灭。针对这些现状,《意见》要求提高古籍?;に?,持续推进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完善书目数据,编纂总目提要,摸清国内外中华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
“时不时有人带着古籍过来咨询修补事宜,有些古籍很珍贵却损坏严重,如果能够入库,古籍本体得到的?;せ岽蟠蟾纳啤!绷捍合妓担偶詹楹褪占男问娇梢愿榛?,覆盖面应该更广。
为古籍?;だ锰峁┨逑敌灾С?/p>
“尽管我国已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几年,但因岁月侵蚀带来的各种损害,亟待妥善?;さ墓偶抗螅偶;ひ廊淮嬖诤艽笱沽??!惫阄髯匙遄灾吻际楣莨莩で匦⊙啾硎?,近年来,广西古籍?;び谢?、有行动、有名录、有机构、有活动,成效显著。但同时,由于古籍数量多且分藏广泛,古籍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河南是文物大省,古籍存量大。对当前古籍?;っ媪俚睦押臀侍?,河南省图书馆馆长孔德超坦陈,收藏单位普遍缺乏专项经费,古籍专业人才短缺,古籍数字化建设仍需加快进度,跨领域的古籍?;ず献髫酱忧??!疤乇鹗枪偶薷慈瞬叛现厝笔В扑鸸偶薷闯晌」偶詹氐ノ幻媪俚囊淮竽烟?。”他说。
普查资料显示,在古籍?;し矫妫喽远?,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财力、技术力量较为滞后。有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一年的经费仅几万元,其中还包括购书、免费开放运行等基本经费。
针对古籍?;すぷ鞯哪训悖兑饧诽岢龃蛹忧孔橹斓?、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法治保障和加强财税政策支持5个方面强化古籍工作保障,形成体系性支撑。
“《意见》将古籍?;ぁ⒄砗统霭胬玫裙ぷ魍吵镌谝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勤表示,《意见》描绘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蓝图,指明了新时代古籍事业的发展方向。
再生性?;ね贫偶呦虼笾?/p>
《意见》提出,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包括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近年来,一些珍贵的古籍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形式,实现再生性?;?,得以面向读者。
2016年9月,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开通运行。至2021年年底,“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已经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爸谢偶试纯狻笔恰爸谢偶;ぜ苹钡闹匾晒?,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赵城金藏》等资源,总量超过2.5万部1000万页。
数字化是解决古籍保护存放与利用矛盾的根本技术手段之一。浙江图书馆始建于1900年,前身为杭州藏书楼。至2021年年底,浙江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古籍2377部1.7万余册2368527拍、拓片285种565张、雕版约18万片。与此同时,该馆开通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搭建浙江省古籍数字资源库、浙江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数据库,实现一键检索,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古籍使用服务。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介绍,近年来,该馆充分利用缩微和数字化技术,持续推进古籍地方文献的再生性?;?,完成了《缩微文献》全文数据库等系列数字资源库建设。2008年至2021年,该馆扫描的馆藏古籍与民国文献数量有6000余种110万页。在古籍?;ね乒惴矫妫蛟炝思婢咧缎?、专业性、趣味性的“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读者体验品牌项目。
“贯彻落实《意见》,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籍?;すぷ鳌!鄙蕉⊥际楣莨莩ち跸允辣硎?,“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古籍?;ぶ行慕嗲佬故竟偶;すぷ?,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举办有影响的展览、讲座等活动,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宣传中华古籍的宝贵价值。
随着古籍工作推动力度越来越大,古籍事业将迎来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意见》发布为契机,注重健全再生性?;ず凸偶卜竦幕疲岢制詹槭占;?、整理出版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推进古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让典籍文献中的文字“活”起来。
(统稿:宾阳,参与采写:谭志红、苏锐、王炜、骆蔓、张莹莹、秦毅、瞿祥涛、郭志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