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耕耘心田 理性修炼——提升自身修养 给组织注入国学内涵 焕发组织活力

2022-07-24 16:07:32

字号
人生在世,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扮演的人生角色是不一样的,扮演的是否到位,换句话讲叫:是否成功。关键是角色认知、角色转换、角色扮演。而这一切一定意义上依赖于个人的眼界、心胸、气质、人格等等,其实这归根到底取决于个人修养的深厚与否。一个有修养的人,动作不会粗俗、言谈不会鄙陋、看法不会肤浅、做事情不会没有底线。

引言:正确认知我们每个人的角色定位:

人生在世,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扮演的人生角色是不一样的,扮演的是否到位,换句话讲叫:是否成功。关键是角色认知、角色转换、角色扮演。而这一切一定意义上依赖于个人的眼界、心胸、气质、人格等等,其实这归根到底取决于个人修养的深厚与否。一个有修养的人,动作不会粗俗、言谈不会鄙陋、看法不会肤浅、做事情不会没有底线。

《论语·宪问》中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

《大学》中讲:为人父,止于善,与国人交,止于信。

《中庸》上讲: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慎子·民杂》上讲:臣尽其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

以上皆言人的角色问题,以中国人固有的哲学思维阐述了不同角色做人做事的标准和思维准则,很值得我们思考。其实传统的国学思想,就是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告诉我们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和准则。虽然时光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一世纪,但是我们暮然回首,才发觉我们终其一生,无非也就做两件事情:

a3

一、 拥有健康人生,享有事业成功,需要不断修炼人格,完善自我、提高修养。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功为人的基础,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领导、好下属、好公民,个人修养是基础、是积淀、是根本。

成功做事是一个富有良好修养的、成功的人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结果,所以《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已修身为本。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再来共同学习一下《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大家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中国人的做事目标,但这个目标要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杉奚恚岣咦陨硇扪闹匾?。

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好多看似难于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与自身修养有关系,好多事情看不透,悟不透,不是有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吗。就是自身修为不到,自找烦恼,不能排遣罢了。有人把它归结为心态,其实还是自我修为的问题。

下面几句话我们共同反思一下,看看是否有道理:

1、 知识和技能很容易就学到的,但是胸怀是要靠修才能修出来的。

2、 为什么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往往个人智商很高,组织智商很低?

3、 有的人整天喊着忙,忙的连认知自我、修为自我都忘了,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二、 怎么提高修养?提高修为?

1、 多读书多学习。

多读书,向古今中外的一切经典学习,汲取营养?!靶赜惺槠曰?,大哲学家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俊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尤其要读经典的书籍,人一辈子总得读点正经,否则一辈子不正经。读杂经万卷,不如读经典一丈。读了经典,就做到知悉标准了,所以古话讲:知书达礼。各位都是这个企业中的中层以上干部,为企业独当一面,但是各位知道古代作为诸侯大员应该有怎么样的修为吗?好了,我们企业既然将孝心文化作为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我们就从孝心文化出发,共同学一下《孝经·诸侯章》:来看看一为企业干部,应该有怎样的修为和孝心文化的积淀。

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说的是诸侯的位置很高,如果不骄傲自满,再高的位置也不危险。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说的是,行为做事谨守法度,注意节省开支,即使国库非常充裕了,也不奢侈浪费。一个爱父母的人,不敢以恶言、恶语、恶行等行为加之于人;真心尊敬父母的人,不敢慢待于别人。那么他无论在多高的位置上也不会骄傲,不骄傲做事时,就会谨慎办事,不会出错。不会出错也就不会有危险。正是因为一个人不骄傲,才不会盲目地攀比,因为不攀比,才会“制节谨度,满而不溢?!?/p>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蔽恢酶吡司腿菀子形O?,因为位置高了容易自满,自满而后听不进去话,听不进去话而后做事易脱离实际,脱离实际而后就易犯错,犯错而后导致自己危险。所以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会高而不危,正是因为高而不危,所以才能长期做国君,长期地拥有这样高贵的位置。当国库充裕的时候,不奢侈浪费,才会长期富有。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之风一旦形成,人们在消费时就不再考虑其他,最终会导致败家败国。所以要长期富有,必须节俭。这也是我国的古训。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敝詈钭龅搅饲懊媪讲剑湍苁棺约河涝陡吖?,永远富有,然后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国家,而使自己领导的人民和睦。(这些就是诸侯,在家事亲之后,在外事君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最后达到立身。)这些是诸侯孝的全过程??纯葱⒕习岩环街詈畲笤钡母鋈诵尬驳亩嗝赐赋埂?/p>

在企业中你还会发现有人,凡事明哲保身,凡是做和事佬,看见对的不宣传、不肯定,看见错的不批评、不抵制。奉行少说为佳,这种做法对吗?不对,大凡这种思想的人往往以小私而忘大公。我再推荐一段经典,《孝经。谏诤章》:

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天下的关系,没有比父母对子女更无私的了,那么子女看到父母的行为不对、有错误时,不告诉父母,等着父母犯错,看父母的笑话,这能叫孝顺吗?所以才有谏诤这一章。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曾子听完孔子讲的有关孝的讲叙,似乎听得是心领神会,还有一些疑惑,于是就把自己理解的状态向孔子汇报说:老师您讲的,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恭敬,安养父母以及自己的扬名等。我刚才认真听完您的教诲。敢问一下是不是作为孩子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命令,就是孝对吗?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此时孔子听完曾子的理解,孔子就非常着急的说:你讲的这叫什么话?你讲的这叫什么话?在过去天子的身边要设有七位谏臣,即三公,四辅。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四辅就是前疑、后丞、左辅、右弼。这七个人负责是对天子的言行提出意见,这样即使天子的才华还不够高明,不懂顺应事情规律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但是因为天子的周围有七个诤臣,天子听得进去他们的建议,就不会犯大的错误,所以天下不至于丢失。设立诤臣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的知道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及时改正。当然天子有才华,就会更在意诤臣的建议和作用了。例如: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于建安十一年发出了《求言令》,要求其部下在每月月初写出他的优缺点,交由他过目,用以自察自省,并从中网罗了诸多人才,为其日后争雄天下奠定了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诤臣的重要性。

同样诸侯要在身边设立五位辅政的诤臣,即指司马、司空、司徒、内史、外史。这五位诤臣及时的向诸侯提出意见,就是诸侯的能力即使差一些,也不至于丢失自己的国家。我们可以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好多诸侯的能力的确是差一些,但是依然能稳坐诸侯的位置,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良好的诤臣辅助。

同样的道理,那些世袭的卿、大夫们如果有三个直言不讳的家臣,既使自己无能,也不至于丢失自己的家,也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上的那些名士们,因为有了直言不讳朋友,才能避免错误与无形,所以才保持了良好的名声;如果一个父亲的身边,有一个能像他直言不讳的提出意见的儿子,从而能使他不至于陷入了不该做的事情?!〉辈皇室说氖焙颍盖谆辜岢肿龅氖焙?,作为子女的不能不去给父亲提建议;作为大臣不能不向自己的君主据理力争的提出意见。而此时你还听父亲的命令,等于你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国君犯错,这还能叫孝吗? 

以上告诉大家,只有读书,才会知道怎么做,才会知书达礼。这是第一步。

2、读书知礼后,要坚持去做。也就是实践。

光知道不行,还要去做,去实践,贾总去年推荐过一个人,就是明朝的王守仁,他有个著名的观点,“知行合一”,在明朝就有这观点,真是难能可贵了,所以世称王夫子。所以要努力的去做善事,道德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要多做善事,对自己的亲人做善事、对同事做善事、对所有的人做善事。荀子上讲“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闭飧鍪浅て诨垡院蟮囊桓鼍辰纭H缓蟊赜杏嗲?。所以刘备给他的儿子刘禅再三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坚持去做,以阳光的心态,坚持去做,以奉献的精神,坚持去做。以包容的胸怀,坚持去做。道德经上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要向水学习,奉献自己,涤荡人世尘埃,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故无尤。所以各位要很好的学习学习水的精神。

在这里举一个周总理的例子,周总理是近现代道德的化身,著名的共和国总理,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各民主党派称其为周公,不简单呀。周总理那奉献意识、那大局观念、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近代中国屈指可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曾经是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后来林彪、康生都纷纷上位,排名超过周总理,那林彪何许人也,黄埔四期毕业,周总理可是黄埔政治部主任呀,老师辈的,但周总理还是一切以党的团结、革命的大局为出发点,维护党的团结、默默收拾文革的混乱局面。这就是总理的胸怀、为人的胸怀襟!可以这样讲,周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对中华传统文化领悟最深、实践最到位的一位圣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管理结论:

1、事实上,多数人有随顺环境的适应性思维习惯;

2、诸子哲学聚焦天人关系,天人合一乃主流;

3、管理以“角色”为对象时,可缓解人本冲突;

4、角色即天,本色乃人,人是各种角色的集合体;

5、组织中“每一分子”应完全回归到“组织角色”中来。

6、给组织环境注入有良性价值的国学内涵,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自身修养。

7、苟日新,日日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才是圆融的强者,组织才是强大和谐的团队。

最后,企业国学培训讲堂送给大家一副对联,我们以此共勉:

放开眼界原无碍,种好心田自有收。

谢谢大家。

马宝令

2010.11.14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修炼 自身修养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