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亚军
2022-10-19 11:58:43
人生一直在忙,都在忙三件事,生存、生活和生意(泛指一切工作、经营和事业)。中年退休,暂无生存之忧,又无生意之累,主要精力用在了生活上。结果发现,即使只有单一的生活,也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入秋后的这几个月,我一直忙东忙西,忙着赶场子。
人类跟着自然走。收获季节,天地异常灿烂,特别适合办喜事。国庆前后,参加了多场婚礼。多是同学、同事孩子的,也有学生的。有在村头办中式的,新郎倌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子坐着八抬大轿,在一路古乐和一套程序中,走进神圣的洞房。有在酒店办西式的,男的西装笔挺,女子婚纱长曳,在一路鲜花和一屋华灯中,登上婚姻的殿堂?;褂兄形骱翔档模胁莸鼗槔竦?。新人们放飞他们的想象,家长趁着他们的力量,寻找理想又合适的地方,使着劲地张扬。参加婚礼也是件辛苦事。今天一家在东边,明天一家在西边,还有同一天一家在东一家在西,更有甚者,婚礼安排在百十公里外。关系近、地方近的,从容乐呵;关系不远不近、地方也不远不近的,积极参加;关系不错、地方太远的,还得硬着头皮。经过一段又一段的路检,挤到一群人中,见证了婚礼的热闹,却担心群体性感染;返程又一重一重检测,回家还得观察几天。即使这样,大家还都愿意参加婚礼。婚礼是幸福的中点站,由幸福的感觉来,奔着幸福的憧憬去,里里外外都流淌着幸福感??醋疟鹑说男腋?,自己内心的幸福也会油然而增。
经过一冬的酝酿,赶上春日的生长、夏日的成熟,人类真地和庄稼一样,又会赶在秋天收获。丰收的季节里,与婚礼交替进行的还有孩子的满月宴。过去的孩子过满月,多是妇女孩子去参加。现在条件好了,生男生女都是大喜事,都要大庆贺,一点也不亚于婚礼。所不同的是,主角从一对新人,变成了婴儿。主角长什么样,大家多没见过,但冲着其父母、祖父母,会来很多的人?;槔裣殖〈蠹一嵩嘏氖?,满月宴上,尤其是在农村办的,父母、祖父母的好友还会上前动手,给主角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脸上抹红。抹的人跃跃欲试,被抹的人乐乐呵呵。
庄稼熟了,准备收割时,都要搞庆祝仪式。家里添丁添口,自然要高兴庆贺。常常是今年把媳妇娶回来,明年就得给孩子张罗满月宴。双倍地见证、分享一家的幸福时,无形中会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当然,也有不顺利的。有年轻人不急于生的,有急着却生不出来的。老人们感到奇怪,过去一根柳木插到地上,来年都会发芽,现在两个健康的男女却不能顺利地怀孕生娃。生娃成了大问题,有环境的原因,有社会的压力,还有生活的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孩子的满月,有时比参加他们父母的婚礼更让人欢喜。为了沾沾这样的喜气,参加的人员就特别多,有大人带孩子的,有两辈夫妻的,甚至还有三代同行的。所以,满月宴虽不如婚礼那么隆重,却常常更加热闹。
结婚生子是幸福的起点,随后就是一场长长的马拉松。孩子要能吃能睡,要能立能走,这是人之初的本能,是正常不过的大事,是那个阶段的正事。现在的孩子幸福又可怜,刚刚能跑了,会说话了,就得入教育的笼子。人间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折磨,就是我对你好、为你好、要你好。教育折磨着孩子,也折磨着家长,一直折磨到孩子长大,独自进入社会,进入生意的领域。这样的过程中,人生的重心不断提升,几乎没人再想能吃能睡这样的基本问题。百米冲刺中,如果还考虑这样的问题,要么是特别清醒者,要么是极少患病者。张贤亮讲过一个意思,身体的器官正常时,没人能感受到它;一旦感受到了,一定就是哪里不正常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们可以看着草木枯荣,却接受不了人的由盛到衰,由生到死。所以,人生的三件大事,总有一件在被避讳着。只是,再避讳也挡不住生命注定要陨落的事实。人到中年,一头牵着孩子的幸福与希望,一头顶着长辈的生老和病死,还得常常去与逝者告别。告别仪式总让人感到悲伤,去的人往往很少。虽然农村有句古话,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但是,来的多是代表。非至亲好友,一家就来一人,常常派中年男子。职场上相传,两个地方特别能教育人。一个是监狱,一个是殡仪馆。人生是一场奔赴,为了很多梦想,人们常?;嵬顺跣模俗詈?。只有在一失全无,或者一了百了时,才不得不放下。哀乐悲凉,让人清醒。无论干了多大的生意,还有多大的激情,一定不要忘了人生的本意。
人生是一个圆。从学吃学睡开始,到挣扎着能吃能睡,到吃不好睡不好,到吃不了睡不了,就自然结束了。没有哪个人会奢想长生不死,却都在追求圆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待,但寿终正寝者多被视为圆满,英年早逝者总有遗憾。悲剧更有冲击力,也更能教化人。那些拼身体用健康换取功名的人,常常被忠告,也常常在哀乐中反思。当然,也有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事业,主动愿意献身者,就另当别论,更受尊重。
从生存的开始到结束,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在激情、梦想的风帆鼓舞下,走出或长或短的一程,干出或大或小的事业,但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永远在中间,维持着生存,又支持着生意。生存的底子、生意的面子,夹着生活的里子。三生有幸,原本应以生活为核心。生活提供着物质的能量,也提供着精神的养料,联结着上下,也在丰富着内涵,维持着当下,也关乎着未来,滋养着个人,也在联系着别人。只是,生活这出正剧常常被人忽略。一旦生活被忽略,生意常常就直接踩在了生存的底线上,很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遗憾。
作者:李亚军,军旅作家,曾任唐都医院政委。
近年来创作几百篇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出版两本散文集,获得中国海洋文学奖和军事文学奖,现任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骨子里的正能量。他行走祖国大地,进行文旅创作,带头募集捐赠,助力乡村振兴,关爱退役军人。
朗诵:赵艺媛
简介:
原陕西电视台栏目主持人
礼仪培训专家
IPA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
IPA国际注册少儿礼学教育师
中国战略型人才库高级培训师
第十四届全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礼仪培训讲师
木兰书院阅读会主席
陕西省礼仪协会副会长
陕西省巾帼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
华夏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朗诵协会理事
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丝路诗歌平台主播、形象代言人
陕西省社促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史飞翔读书会诵读委员会主任
张培合读书会高级文化顾问
大型活动资深策划人执行人
大型赛事评委主持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