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官网论坛_全国楼风app的最新版本更新内容_聚凤阁信息交流_全国信息2024威客小姐

李亚军散文欣赏——挤身阳光角

  作者:李亚军

2022-10-26 02:21:28

字号
人跟动物在骨子里没什么两样。人类早期肯定?;狎樗踉谀承┭艄獾慕锹洌颐歉丈吕词币蔡乇鹛傲狄换持敲创蟮牡胤?。温暖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无论这温和暖来自阳光、灯光、烛光、火光,或者来自母体的、亲人的。

霜降前后,天气阴冷。这个时候,在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择一个能看得见阳光的角落,捧一本不一定看的书,喝一杯不一定懂的茶,长时间地挤身其中,放松自己。

2010年冬天,在欧洲游学时,我们乘着小船看水城图林根的西洋景。明晃晃的阳光下,我看到一只狗卧在河边的窗台上,脖子下面竟然还有一个看起来特别舒适的垫子。我连忙拍了下来,与人讨论说,垫子是狗自己拿来的,还是主人给它放的。这个问题,12年后有了答案。我家的小狗两岁了,不知道她相当于人的什么年龄或智商,反正已经能应付她的基本生活,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全家的宝贝。家里有人时,她会用直接的撒娇讨好每一个人。家里没人,或者没人理她时,她就到各种角落去晒太阳。阳光房下的椅子上,女儿床边的沙发上,玻璃门里的小窝中,或者阳光房顶的角落里。她把一张嘴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到哪都会为自己衔来一个垫子,然后用各种看着都特别舒服的姿势,十分过瘾地晒着太阳,有时还会打盹打鼾。

人跟动物在骨子里没什么两样。人类早期肯定常会蜷缩在某些阳光的角落,我们刚生下来时也特别贪恋一怀之抱那么大的地方。温暖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无论这温和暖来自阳光、灯光、烛光、火光,或者来自母体的、亲人的。舒适要靠各人主观的感受,无论看书或者喝茶,冥想或者听音乐,或坐或卧,都需要软软的垫子,还有伸手可及的杯子、食物或者其它。准备放松身心当然要选择安全的角落。地方要尽量小,要有所依靠,却不能有过于封闭或太过狭小的压抑。紫禁城房屋千间,乾隆为自己选了一个几平米的角落,把三希堂视为他的最爱。倚门伸进半个身子,就差不多要把头伸到了皇帝的榻上。在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地方里,他只能蜷腿坐在榻上,把书画捧在手上,相当地吃力费劲。他愿意窝在这样的角落里,像常人一样把玩字画,不怕别人看到,更不怕别人笑话。

终日忙碌的一个朋友,周末发来一张照片,说她一整下午都蜷缩在家里的窗台上。仅可容身的窗台上放了几个垫子,背上靠的,屁股下坐的,腿下垫的。膝前放了一个木质小托盘,上面放着小茶杯,还有一本书。阳光从窗户玻璃上倾泻下来,笼罩着那个角落。逆光的照片上,光线下的角落有些昏暗,却更加吸引我的目光。这个窗台面对是偌大的客厅,她却能长时间挤身在这样的角落。

image

第一次有单元房后,我把唯一的阳台做成了女儿的阳光角。她在那里学着站立,玩着玩具,试着看书,背了不少唐诗。周末时,我们三个人都挤在那里,几乎没有挪身之地,却常常能呆一下午,直到看不到太阳时。现在的屋子要大许多,我仍喜欢呆在几个小角落??词槭?,我会坐在玻璃门内的椅子上。腿上一边放着书,一边放着本子。我用的是大本子,有东西要记时得一手捧起本子,一手费力地划拉,写出的字扭扭歪歪。写东西时,我会挤坐在小阳光房里。四周放着书,还有摊开的报纸,只留下屁股能坐下去的地方。那个狭小的空间聚着气,像是我放大了的内心,自由地飞舞着蝴蝶,流淌着想象。置身其中,很方便地就能摸到自己的情绪,捡到闪光的词句。

这些角落,常常只有小狗会来。我把她当成透明又可爱的阳光,从来不认为是打扰。就算她想让抱抱时,我会伸手把她抱起来,放在腿上,仍能继续我的思维和文字。偶尔闲坐其中,我会想到归有光的项脊轩,一个北向的小屋子,靠一堵墙才能把阳光反射屋内。苦学求仕的他,在那里读书多年,偶尔只有大母来打扰。角落的好处就在于此,既不会打扰别人,也可以免去别人的打扰。

读书人视书房为精神的伊甸园。老师到西安后,发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不光有成排的书架,还有大书案,有大茶桌,能容纳很多人。羡慕之余,他问我,你喜欢喝茶吗?我说,一大早起来,冲一大杯酽菜,喝下去,身心全部苏醒,然后就不喝了,特别是开始写东西时。皇甫村准备开办作家村,主事的朋友说,要给每个签约作家提供一个大的工作室。我建议他,给再大的作家也只提供一个鸽子间,选一个阳光能照得见的角落就行。他觉得这样会怠慢作家,显得不够热情、大气。我着急了,就给他说,你真要给一人提供一个大院子大屋子,他多半会在院子里放鸽子,回到屋子里去打盹。

白鹿原上有一家民宿,主人精明又懂人性。他在小院子的台地上,分层隔出了若干个向阳的角落。窝在这些角落里,背靠着厚实的土坡,面南晒着太阳,可以向远处眺望南山,也可以低头俯视湖水,还可以什么都不看地发呆。这样一个提供阳光角落的地方,竟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很多人争相前来。


作者简介

李亚军,军旅作家,曾任唐都医院政委。

近年来创作几百篇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出版两本散文集,获得中国海洋文学奖和军事文学奖,现任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骨子里的正能量。他行走祖国大地,进行文旅创作,带头募集捐赠,助力乡村振兴,关爱退役军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