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网
2023-04-21 10:48:22
数据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其价值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风头正盛?!丁笆奈濉贝笫莶捣⒄构婊分赋觯笫莶底魑允萆?、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然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大数据人才的供不应求是目前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根据 LinkedIn、赛迪智库、拉勾网等机构的统计结果,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人才总体缺口呈现加剧增长状态。
近三年,数据人才缺口在以每年50万人增加,预计 2025年前大数据人才需求将保持30%-40%的增速,需求总量在2000万人左右。
高校肩负着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几年,全国有一千余所高?;衽舜笫葑ㄒ?,不断为社会输出急需的大数据人才。然而,在2012年前后,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普遍存在“三缺”问题,即“缺课程、缺资源(教材、数字化教学内容、实验平台、实训环境)、缺师资”。这些问题对高校大规模培养高层次大数据人才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林子雨老师带领的大数据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实践,通过“系列化”课程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创建“可持续化”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三化”育人新模式,帮助全国高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打造进阶式“系列化”大数据课程,助力人才培养
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是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以面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为应用的拓展性的一门学科,学习门槛较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大数据教学团队把庞杂的大数据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经过十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打造了9门进阶式、分类型的“系列化”大数据课程,并构建了从通识到基础,最后到实战提升的大数据学习路径图,为高校学生和社会就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指导。
建设“立体化”大数据教学资源,助力产学研融合创新
实训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的课程资源建设原则,将实训融入教学过程中去。面向产业需求,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校企共建了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围绕“卡脖子”问题和新技术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学内涵建设持续提升。通过大数据科研项目,凝练典型大数据教学案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用于学生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了让更多高校和企业人员获得宝贵的大数据学习资源,形成可复制的教学实践经验,厦大信息学院大数据教学团队开辟了“大数据课程网络讲授平台”和建设了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大数据教学和学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免费”在线服务。目前,平台已经制作发布9门精美的大数据MOOC课程,累计学习人数超过60万人次,3门获评了“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同时,编写了12本大数据系列教材,服务高校教学实践,内容涵盖通识、入门、进阶和实训课程,已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平台目前用户数超过600万,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已逐步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大数据教学品牌。
构建“可持续化”的能力提升新模式,助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大数据的兴起和数字化时代的加快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现有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作为大数据教学工作者,必须敢于站在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潮头,高瞻远瞩,大胆实践,才能够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有所作为。
厦门大学大数据教学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常态化大数据师资培训的团队,为全国高校培养大数据课程师资力量。截至目前已培养了700余位高校大数据教师。为了促进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师课程资源共建和教学经验共享,厦大信息学院大数据教学团队在厦门大学组织举办了5届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研讨会,累计有1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到厦门大学参会交流,互通有无,经验分享,形成了系列丰硕的交流成果。同时,为了拓展大数据授课教师的知识面,以在线直播讲座的方式,累计举办100余期“大数据百家讲坛”,邀请全国大数据专家、学者做前沿科技讲座,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厦门大学大数据教学团队,将始终以“建设精品优质大数据教学资源”为抓手,以“有效便捷服务全国高?!蔽勘辏绦哟蠼ㄉ枇Χ?,不断推陈出新,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数据教学资源,并和全国高校大数据一线教师携手同行,培养更多更好的大数据人才,共同推进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adiu.xppck.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